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的分类 | 第15-17页 |
1.4 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多尺度图像融合技术框架及评价方法 | 第20-42页 |
2.1 多尺度图像融合技术框架 | 第20-33页 |
2.1.1 图像多尺度分析方法 | 第21-24页 |
2.1.2 像素级图像融合准则 | 第24-29页 |
2.1.3 主要融合方案 | 第29-33页 |
2.2 图像融合技术的评价方法 | 第33-41页 |
2.2.1 主观评价方法 | 第33-34页 |
2.2.2 客观评价方法 | 第34-4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基于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技术 | 第42-64页 |
3.1 2D 离散小波变换 | 第42-44页 |
3.2 双树复小波变换 | 第44-47页 |
3.3 双密度小波变换 | 第47-49页 |
3.4 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 | 第49-53页 |
3.4.1 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 | 第49-52页 |
3.4.2 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的特点 | 第52-53页 |
3.5 融合准则 | 第53-56页 |
3.6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6-62页 |
3.6.1 不同多尺度分析方法融合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3.6.2 DD-DTCWT 域内不同融合准则融合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3.6.3 不同多尺度分析方法结合不同融合准则融合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基于 NSCT 与 PCNN 结合的图像融合技术 | 第64-86页 |
4.1 CONTOURLET 变换原理 | 第64-65页 |
4.2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原理 | 第65-73页 |
4.2.1 非下采样轮廓波 | 第65-68页 |
4.2.2 非下采样滤波器组的设计与实现 | 第68-73页 |
4.3 NSCT 对图像的分析与重构 | 第73-74页 |
4.4 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图像融合准则 | 第74-79页 |
4.4.1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及简化模型 | 第74-76页 |
4.4.2 图像的奇异值分解及特性 | 第76-77页 |
4.4.3 基于区域奇异值分解的 PCNN 图像融合准则 | 第77-79页 |
4.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79-85页 |
4.5.1 不同多尺度分析方法融合结果分析 | 第80-81页 |
4.5.2 NSCT 域内不同融合准则融合结果分析 | 第81-83页 |
4.5.3 不同多尺度分析域内基于不同 PCNN 准则融合结果分析 | 第83-8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基于 NSST 与质量评价参数结合的图像融合技术 | 第86-108页 |
5.1 剪切波理论 | 第86-89页 |
5.2 离散剪切波变换 | 第89-95页 |
5.2.1 剪切波变换的频域实现 | 第90-94页 |
5.2.2 剪切波变换的时域实现 | 第94-95页 |
5.3 NSST 对图像的分解与重构 | 第95-97页 |
5.4 基于质量评价参数的自适应图像融合准则 | 第97-101页 |
5.4.1 低频子带融合准则 | 第98-100页 |
5.4.2 高频子带融合准则 | 第100-101页 |
5.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101-107页 |
5.5.1 不同多尺度分析方法融合结果分析 | 第101-103页 |
5.5.2 NSST 域内不同融合准则融合结果分析 | 第103-105页 |
5.5.3 不同多尺度融合技术融合结果分析 | 第105-10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6章 基于有限离散剪切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技术 | 第108-132页 |
6.1 连续剪切波变换 | 第108-109页 |
6.2 剪切波锥面 | 第109-112页 |
6.3 尺度函数 | 第112-114页 |
6.4 剪切波的计算 | 第114-119页 |
6.4.1 有限离散剪切波 | 第114-116页 |
6.4.2 有限离散剪切波逆变换 | 第116-117页 |
6.4.3 FDST 对图像的分解与重构 | 第117-119页 |
6.5 图像融合准则 | 第119-122页 |
6.5.1 低频子带融合准则 | 第120-121页 |
6.5.2 高频子带融合准则 | 第121-122页 |
6.6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122-130页 |
6.6.1 传统融合准则在不同多尺度分析域内融合结果分析 | 第122-124页 |
6.6.2 FDST 域内不同融合准则融合结果分析 | 第124-126页 |
6.6.3 基于区域客观评价的多尺度融合技术融合结果分析 | 第126-128页 |
6.6.4 融合效率分析 | 第128-130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2-136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132-133页 |
7.2 创新点 | 第133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33-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 第144-146页 |
致谢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