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粒型性状及千粒重的QTLs定位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0页
1. 引言第10-20页
    1.3 水稻粒型及粒重的研究进展第10-12页
        1.3.1 水稻粒长的遗传研究进展第11页
        1.3.2 水稻粒宽的遗传研究进展第11页
        1.3.3 水稻粒厚的遗传研究进展第11页
        1.3.4 水稻粒重的遗传研究进展第11-12页
    1.4 QTL定位研究原理、方法及研究进展第12-14页
        1.4.1 QT1定位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第12页
        1.4.2 QTL定位分析方法第12-13页
        1.4.3 分子标记技术第13-14页
    1.5 水稻粒型及粒重性状的QTL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第14-20页
        1.5.1 粒长的QTL研究进展第14-16页
        1.5.2 粒宽的QTL定位研究第16-17页
        1.5.3 粒厚的QTL定位研究第17-18页
        1.5.4 粒重的QTL定位研究第18-19页
        1.5.5 水稻粒型相关的其他基因第19-20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26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5页
        2.2.1 实验田间设计第21-22页
        2.2.2 具有多态性引物的筛选第22页
        2.2.3 DNA的提取方法及PCR的扩增第22-24页
        2.2.4 电泳检测第24-25页
    2.3 数据统计分析第25-26页
        2.3.1 表型值得统计分析第25页
        2.3.2 遗传作图及表形分析第25页
        2.3.3 粒型候选基因的鉴定第25-26页
3 结果和分析第26-36页
    3.1 粒型和粒重的表型特征第26-27页
    3.2 粒型和粒重的相关性分析第27-28页
    3.3 水稻遗传图谱的构建第28-31页
    3.4 QTL的定位分析第31-36页
        3.4.1 粒型和粒重的QTL初定位第31-33页
        3.4.2 候选基因的确定第33-35页
        3.4.3 GW2基因的突变导致水稻籽粒粒宽、粒厚和粒重的增加第35-36页
4 讨论第36-38页
5 结论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5页
缩略词第45-46页
附录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群体分化指数FST的绵羊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
下一篇:猪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组织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