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2 定义和问题 | 第12-13页 |
1.3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 | 第13-21页 |
1.3.1 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发展 | 第13-15页 |
1.3.2 维修知识管理 | 第15-18页 |
1.3.3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 第18-21页 |
1.4 研究内容、意义及论文框架 | 第21-23页 |
1.4.1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2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22-2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2章 基于知识资源的复杂产品维修服务系统总体设计 | 第25-37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复杂产品维修服务系统的业务需求 | 第25-28页 |
2.3 基于知识资源的复杂产品维修服务系统设计 | 第28-35页 |
2.3.1 维修服务核心业务流程分析 | 第28-31页 |
2.3.2 维修服务业务流程的抽象和简化 | 第31-34页 |
2.3.3 系统总体框架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35-37页 |
第3章 基于隐性知识的复杂产品维修服务 | 第37-51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隐性维修服务知识 | 第37-41页 |
3.2.1 隐性维修服务知识的特性 | 第37-38页 |
3.2.2 隐性维修服务知识内部层次结构 | 第38-39页 |
3.2.3 隐性维修服务知识对工作绩效的作用 | 第39-40页 |
3.2.4 隐性维修服务知识对技术创新的贡献 | 第40-41页 |
3.3 基于隐性知识的维修人员指派方法 | 第41-50页 |
3.3.1 基于学习效应的维修人员计划 | 第41-48页 |
3.3.2 维修人员计划下的故障类型分配原则 | 第48-50页 |
3.3.3 维修人员计划下的维修人员指派 | 第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基于显性知识的复杂产品维修服务 | 第51-65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显性知识的特性 | 第51-52页 |
4.3 显性维修服务知识 | 第52-59页 |
4.3.1 显性维修服务知识分类 | 第52-57页 |
4.3.2 显性维修服务知识来源 | 第57-59页 |
4.4 显性维修服务知识共享 | 第59-61页 |
4.4.1 显性维修服务知识共享内容 | 第59-60页 |
4.4.2 显性维修服务知识共享机制 | 第60-61页 |
4.5 显性维修服务知识统计 | 第61-64页 |
4.5.1 产品地图 | 第62页 |
4.5.2 人员地图 | 第62-63页 |
4.5.3 维修人员统计 | 第63页 |
4.5.4 产品统计 | 第63页 |
4.5.5 维修服务统计 | 第63-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基于知识资源的复杂产品维修服务系统的实现 | 第65-81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第65-70页 |
5.2.1 系统结构框架 | 第65-66页 |
5.2.2 系统技术框架 | 第66-68页 |
5.2.3 系统功能模块 | 第68-70页 |
5.3 系统实现及企业应用 | 第70-79页 |
5.3.1 系统管理模块 | 第70-72页 |
5.3.2 个人信息维护 | 第72页 |
5.3.3 产品服务模块 | 第72-77页 |
5.3.4 服务信息模块 | 第77-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8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