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大豆病虫害论文

大豆对斜纹夜蛾的抗性评价、相关性状QTL的关联分析及GmAOSl基因的单倍型鉴定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47页
    1.1 大豆对食叶性害虫抗性的研究进展第13-29页
        1.1.1 各地区主要的大豆食叶性害虫第13页
        1.1.2 抗虫性鉴定方法第13-17页
        1.1.3 遗传资源鉴定第17-19页
        1.1.4 抗虫性分类第19-21页
        1.1.5 抗虫性遗传第21-23页
        1.1.6 虫性分子标记第23-27页
        1.1.7 抗虫QTL的应用第27-29页
        1.1.8 抗虫育种和研究的新方向第29页
    1.2 茉莉酸代谢途径是重要的植物防御植食性害虫的信号途径第29-38页
        1.2.1 茉莉酸代谢途径第30-31页
        1.2.2 茉莉酸代谢途径与植物抗虫性第31-35页
        1.2.3 茉莉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一丙二烯氧化物合酶第35-38页
    1.3 关联分析及其在大豆中的应用第38-44页
        1.3.1 关联分析的策略第38-39页
        1.3.2 关联分析的基本步骤第39-40页
        1.3.3 关联分析中常用的统计方法第40-42页
        1.3.4 关联分析与连锁分析第42-43页
        1.3.5 关联分析在大豆上的应用第43-44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44-47页
第二章 基于三种抗性机制评价大豆对斜纹夜蛾的抗性第47-5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2.1.1 供试材料第48页
        2.1.2 试验设计第48页
        2.1.3 养虫鉴定第48页
        2.1.4 农艺性状考查第48-49页
        2.1.5 统计分析第4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49-56页
        2.2.1 大豆资源对斜纹夜蛾的抗性表现第49-51页
        2.2.2 大豆对斜纹夜蛾的抗生性和抗选性的鉴定第51-52页
        2.2.3 摘叶对株高和主茎分枝数的影响第52页
        2.2.4 摘叶对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影响第52-54页
        2.2.5 抗生性、抗选性和耐害性之间的关系第54页
        2.2.6 优异抗性资源的筛选第54-56页
    2.3 讨论第56-59页
第三章 应用SSR标记鉴定大豆对斜纹夜蛾的抗性基因第59-7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0-62页
        3.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第60页
        3.1.2 养虫鉴定第60页
        3.1.3 农艺性状考查第60页
        3.1.4 SSR标记分析第60-61页
        3.1.5 统计分析第61-6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62-75页
        3.2.1 群体遗传变异与群体结构第62-65页
        3.2.2 亚群间的遗传相关第65-66页
        3.2.3 亚群内的遗传变异第66页
        3.2.4 连锁不平衡第66-67页
        3.2.5 抗虫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第67-70页
        3.2.6 优异等位基因及载体材料的挖掘第70-75页
    3.3 讨论第75-77页
        3.3.1 遗传多样性第75-76页
        3.3.2 抗虫性状的关联分析第76-77页
第四章 应用SNP标记鉴定大豆对斜纹夜蛾的抗性基因第77-8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7-79页
        4.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第77页
        4.1.2 养虫鉴定第77页
        4.1.3 农艺性状考查第77-78页
        4.1.4 标记分析第78页
        4.1.5 统计分析第78-7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79-88页
        4.2.1 群体结构第79-80页
        4.2.2 连锁不平衡第80页
        4.2.3 抗虫性状与SNP标记的关联分析第80-88页
    4.3 讨论第88-89页
第五章 大豆GmAOS1基因的多样性及其与大豆抗斜纹夜蛾的关联分析第89-101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9-91页
        5.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第89-90页
        5.1.2 养虫鉴定第90页
        5.1.3 农艺性状考查第90页
        5.1.4 SSR标记分析第90页
        5.1.5 GmAOS1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第90-91页
        5.1.6 GmAOS1基因的序列分析第91页
        5.1.7 群体结构分析第91页
        5.1.8 LD分析第91页
        5.1.9 关联分析第91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91-99页
        5.2.1 GmAOS1基因的重测序第91-94页
        5.2.2 GmAOS1基因的序列多态性第94-95页
        5.2.3 GmAOS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LD第95-96页
        5.2.4 GmAOS1基因的多样性与大豆抗虫性状的关联分析第96-99页
    5.3 讨论第99-101页
        5.3.1 GmAOS1基因的多样性第99页
        5.3.2 单标记分析与单倍型分析第99-100页
        5.3.3 GmAOS基因与大豆抗虫性第100-101页
全文结论第101-103页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25页
附录第125-131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磷酸盐转运蛋白OsPht1;2和OsPht1;6表达调控和功能的研究
下一篇:三种茄科作物Pht1家族磷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调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