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攻击性行为 | 第14-18页 |
2.1.1 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 第14-15页 |
2.1.2 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2.1.3 攻击性行为的研究范式 | 第16-18页 |
2.2 威胁情境 | 第18-19页 |
2.3 社会偏见 | 第19-20页 |
2.3.1 社会偏见的定义 | 第19-20页 |
2.3.2 社会偏见的研究方法 | 第20页 |
2.4 威胁情境和攻击性行为 | 第20-21页 |
2.5 社会偏见和攻击性行为 | 第21页 |
2.6 文献的总结和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21-24页 |
2.6.1 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 第21-22页 |
2.6.2 研究构想和假设的提出 | 第22-24页 |
3 研究方案 | 第24-39页 |
3.1 预实验 | 第24-27页 |
3.1.1 被试 | 第24-25页 |
3.1.2 测试工具 | 第25-26页 |
3.1.3 预实验程序 | 第26-27页 |
3.1.4 预实验结果分析 | 第27页 |
3.2 正式实验 | 第27-39页 |
3.2.1 实验一:外显偏见与威胁情境对城管执法中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 第27-33页 |
3.2.2 实验二:内隐偏见与威胁情境对城管执法中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 第33-39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4.1 总结研究成果 | 第39页 |
4.2 对城管执法实践的启示 | 第39-40页 |
4.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40-42页 |
4.3.1 被试特点 | 第41页 |
4.3.2 偏见的外显性 | 第41页 |
4.3.3 双向思路 | 第41-42页 |
4.3.4 间接测量范式 | 第42页 |
4.4 本文不足之处 | 第42-43页 |
4.5 展望未来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附录1:外显偏见测试问卷 | 第51-54页 |
附录2:“合理威胁”实验材料 | 第54-58页 |
附录3:F君的基本资料 | 第58-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