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液滴调控的诱导电荷电渗颗粒高效浓缩及定向收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微流控芯片中的颗粒操控技术第11-13页
        1.2.2 诱导电荷电渗颗粒操控技术第13-1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诱导电荷电渗的流动特性分析第17-29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双电层概述第17-19页
    2.3 电渗流产生机理分析第19-22页
        2.3.1 电场诱导双电层形成第20-21页
        2.3.2 切向电场驱动双电层第21-22页
    2.4 正弦稳态下的诱导电渗滑移流速第22-23页
    2.5 微通道空间流场的数值求解第23-26页
    2.6 诱导电渗流场的电控特性第26-28页
        2.6.1 电压幅值对流场的影响第26-27页
        2.6.2 频率对流场的影响第27-28页
    2.7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液滴调控微通道收缩区进行ICEO团聚的机理分析第29-45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空间中颗粒运动轨迹的物理描述第29-35页
        3.2.1 颗粒运动分析第29-33页
        3.2.2 颗粒运动轨迹描述第33-35页
    3.3 上游ICEO流动聚焦的物理过程第35-37页
    3.4 收缩区颗粒发散-汇聚的物理过程第37-42页
        3.4.1 尾流区的形成和影响第37-39页
        3.4.2 颗粒悬浮高度的影响第39-41页
        3.4.3 收缩区DEP的影响第41-42页
    3.5 液滴调控粒子束定向收集机理第42-44页
        3.5.1 非对称液滴影响下的流场分析第42-43页
        3.5.2 液滴调控的五种定向收集形式第43-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ICEO颗粒连续收集及定向调控的实验系统设计与搭建第45-57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基于液滴调控的微芯片设计第45-49页
        4.2.1 收缩区结构对流场的影响分析第46-47页
        4.2.2 微芯片结构设计第47-49页
    4.3 主要实验参数对颗粒浓缩的影响第49-52页
        4.3.1 溶液电导率第49页
        4.3.2 通道入口流速第49-51页
        4.3.3 收缩区间隙尺寸第51-52页
    4.4 主要实验参数对定向收集的影响第52-54页
        4.4.1 液滴曲率半径第52-53页
        4.4.2 液滴与悬浮电极的距离第53-54页
    4.5 芯片加工工艺研究第54-55页
    4.6 实验准备与系统搭建第55-56页
    4.7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液滴调控的ICEO颗粒高效浓缩及定向收集实验研究第57-71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液滴调控的收缩区构建第57-58页
    5.3 液滴调控的颗粒高效浓缩实验第58-66页
        5.3.1 颗粒高效浓缩实验结果第58-59页
        5.3.2 颗粒收集效率分析第59-61页
        5.3.3 收集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1-65页
        5.3.4 酵母细胞收集实验研究第65-66页
    5.4 液滴调控粒子束定向收集实验第66-70页
        5.4.1 粒子束定向收集实验结果第67-68页
        5.4.2 液滴曲率半径与定向收集的关系第68-69页
        5.4.3 通道入口流速对定向收集的影响第69-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NSYS的弹性支承轴承分析
下一篇:四自由度载人高逼真运动模拟平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