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YS的弹性支承轴承分析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 1.2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1.3.1 高速滚动轴承分析方法 | 第11-14页 |
| 1.3.2 弹性支承分析方法 | 第14-16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 第2章 弹性支承轴承的参数化建模 | 第19-33页 |
| 2.1 引言 | 第19页 |
| 2.2 弹性支承轴承分类 | 第19-20页 |
| 2.3 基于UG的弹性支承轴承建模技术 | 第20-25页 |
| 2.3.1 VC ++与UG的接口技术 | 第22-23页 |
| 2.3.2 数据库与UG的数据交换 | 第23-25页 |
| 2.4 装配式弹性支承轴承参数化建模 | 第25-30页 |
| 2.4.1 深沟球轴承参数化建模 | 第25-27页 |
| 2.4.2 滚子轴承的参数化建模 | 第27-29页 |
| 2.4.3 弹性支承的参数化建模 | 第29-30页 |
| 2.5 一体化弹性支承轴承参数化建模 | 第30-32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弹性支承轴承仿真分析参数化建模 | 第33-43页 |
| 3.1 引言 | 第33页 |
| 3.2 弹性支承轴承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前处理 | 第33-40页 |
| 3.2.1 有限元模型的简化与完善 | 第35-36页 |
| 3.2.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6页 |
| 3.2.3 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36-38页 |
| 3.2.4 有限元模型接触对的定义 | 第38-39页 |
| 3.2.5 边界条件及载荷设置 | 第39-40页 |
| 3.3 有限元仿真的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 3.4 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参数化输出 | 第4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有限元分析结果的验证及后处理 | 第43-55页 |
| 4.1 引言 | 第43页 |
| 4.2 弹性支承轴承的有限元分析结果验证 | 第43-52页 |
| 4.2.1 结构变形对称性对分析结果的验证 | 第43页 |
| 4.2.2 子模型法对分析结果的验证 | 第43-46页 |
| 4.2.3 赫兹弹性接触理论对分析结果的验证 | 第46-50页 |
| 4.2.4 拟动力学对分析结果的验证 | 第50-52页 |
| 4.3 弹性支承轴承有限元分析结果后处理 | 第52-5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弹性支承轴承静力学分析软件的研制 | 第55-68页 |
| 5.1 引言 | 第55页 |
| 5.2 软件流程及研制 | 第55-57页 |
| 5.3 软件功能简介 | 第57-62页 |
| 5.3.1 弹性支承轴承的参数化建模 | 第57-59页 |
| 5.3.2 弹性支承轴承有限元分析 | 第59页 |
| 5.3.3 命令流文件修改及生成 | 第59-62页 |
| 5.3.4 弹性支承轴承分析结果的后处理 | 第62页 |
| 5.4 软件操作过程 | 第62-64页 |
| 5.5 弹性支承轴承有限元分析软件应用 | 第64-66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