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动力气象学论文--大气运动学论文

亚洲季风区夏季大气热源季内振荡特征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4页
   ·大气热源研究的重要性第9-10页
   ·大气热源研究进展第10-13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第14-23页
   ·资料第14-15页
   ·分析方法第15-22页
     ·Lorenz环流分解第15页
     ·方差分析第15-17页
     ·Lanczos滤波器第17-19页
     ·Morlet小波第19-21页
     ·Monte Carlo检验第21-22页
   ·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拉萨夏季大气热源10-20d振荡分析第23-27页
   ·气候及异常分析第23页
   ·10-20d振荡气候及异常分析第23-25页
     ·气候分析第24-25页
     ·异常分析第25页
   ·10-20d振荡过程的年际差异第25-26页
   ·结论第26-27页
第四章 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分析第27-34页
   ·气候态及气候变率第27-29页
     ·气候态第27-28页
     ·气候变率第28-29页
   ·季内振荡的气候态第29-30页
     ·方差分析第29-30页
     ·季内振荡方差的显著性检验第30页
   ·热源变率高中心的季内振荡分析第30-33页
     ·热源气候变率高中心的小波分析第31页
     ·A-G点10-20d振荡气候特征分析第31-32页
     ·A-G点10-20d振荡异常分析第32-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五章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分析第34-40页
   ·夏季高原热源性质的年际变化第34-36页
     ·夏季高原热源气候态第34-36页
     ·夏季高原热源气候变率第36页
   ·夏季高原热源季内振荡的气候特征第36-38页
     ·季内振荡方差的气候特征第36-37页
     ·高原热源东、西部中心的小波分析第37-38页
   ·10-20D振荡的气候及异常第38-39页
     ·气候分析第38页
     ·异常分析第38-39页
   ·小结第39-40页
第六章 Q与南亚高压、印度低压的相关分析第40-44页
   ·SAH与IL的环流指数第40-41页
   ·Q与SAH相关分析第41-42页
   ·Q与IL相关分析第42页
   ·相关图的统计比较第42-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七章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中国气温降水关系分析第44-50页
   ·高原夏季热源与中国同期气温的相关分析第44-45页
   ·高原热源与中国夏季气温的时滞相关分析第45-47页
   ·高原夏季热源与中国同期降水的相关分析第47-48页
   ·高原夏季热源与中国降水的时滞相关分析第48-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八章 总结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60页
论文附图第60-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气象信息集成与分析系统
下一篇:雷达反射率因子间接同化在飑线数值模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