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制造工艺论文--航空器的维护与修理论文

民用飞机结构偶然损伤多参数概率分析模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注释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6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民机结构偶然损伤概率模型理论基础第16-36页
    2.1 偶然损伤的定义及其分析程序第16-23页
        2.1.1 偶然损伤的定义第16页
        2.1.2 MSG-3中的偶然损伤评价体系第16-18页
        2.1.3 S4000P中的偶然损伤评价体系第18-22页
        2.1.4 S4000P与MSG-3对偶然损伤分析的对比第22-23页
    2.2 灰色理论模型第23-29页
        2.2.1 GM(1,1)模型第23-25页
        2.2.2 无偏GM(1,1)模型第25-27页
        2.2.3 新陈代谢GM(1,1)模型第27-28页
        2.2.4 灰色模型评价指标第28-29页
    2.3 马尔可夫链模型第29-35页
        2.3.1 马尔可夫理论简介第29-30页
        2.3.2 转移概率第30-31页
        2.3.3 状态划分方法第31-34页
        2.3.4 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计算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建立及对偶然损伤事故征候的预测第36-46页
    3.1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建立第36-39页
        3.1.1 灰色GM(1,1)模型的建立第36-37页
        3.1.2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建立第37-39页
    3.2 基于新陈代谢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偶然损伤事故征候预测第39-45页
        3.2.1 民机偶然损伤事故征候的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第39-42页
        3.2.2 偶然损伤事故征候的新陈代谢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建立第42-45页
        3.2.3 偶然损伤概率模型评价第45页
    3.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基于改进的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偶然损伤来源预测与可能性评定第46-74页
    4.1 中国民航偶然损伤事故征候的数据特性分析第46-51页
        4.1.1 偶然损伤事故征候的来源分析第46-48页
        4.1.2 偶然损伤事故征候来源的对应关系第48-49页
        4.1.3 小因素偶然损伤来源的趋势分析第49-51页
    4.2 基于改进的马尔可夫链模型的鸟击事故征候预测第51-58页
        4.2.1 鸟击事故征候的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第52-56页
        4.2.2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改进及对鸟击事故征候的预测第56页
        4.2.3 鸟击模型的评价第56-58页
    4.3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雷击事故征候预测第58-62页
        4.3.1 雷击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建立第58-61页
        4.3.2 雷击模型的评价第61-62页
    4.4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外来物击伤事故征候预测第62-66页
        4.4.1 外来物击伤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建立第62-65页
        4.4.2 外来物击伤模型的评价第65-66页
    4.5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碰撞事故征候预测第66-70页
        4.5.1 碰撞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建立第66-69页
        4.5.2 碰撞模型的评价第69-70页
    4.6 偶然损伤可能性评级的设计第70-73页
    4.7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5.1 结论第74-75页
    5.2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作者简介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压涡轮气冷叶片的热流固耦合数值研究
下一篇:跑道入侵情景下飞行员使用HUD的行为模式及认知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