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病毒性肝炎论文

替拉那韦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英文缩写一览表第14-15页
1. 引言第15-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5-21页
        1.1.1. 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1.2. SIRT1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1.3. SIRT1与HBV的关系第17-19页
        1.1.4. 虚拟筛选第19-2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页
    1.3.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1-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2页
    1.4. 主要技术路线第22-23页
2. SIRT1抑制剂的虚拟筛选第23-27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4页
        2.1.1. 实验数据第23页
        2.1.2. 实验软件第23页
        2.1.3. 实验流程及方法第23-24页
    2.2. 实验结果第24-26页
        2.2.1. SIRT1受体蛋白的处理第24页
        2.2.2. 虚拟筛选结果第24-25页
        2.2.3. 分子对接结果第25-26页
    2.3. 实验结果分析第26-27页
3. 替拉那韦对肝脏细胞的细胞毒性第27-35页
    3.1. 实验材料第27-29页
        3.1.1. 主要实验材料第27页
        3.1.2. 主要试剂耗材第27页
        3.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7-28页
        3.1.4. 主要溶液配制第28-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1页
        3.2.1. CCK-8法检测L02细胞、Huh-7细胞、HepG2细胞、HepAD38细胞、HepG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第29-31页
        3.2.2. 统计学分析第31页
    3.3. 实验结果第31-34页
        3.3.1. 替拉那韦对肝脏细胞(L02细胞、Huh-7细胞、Hep G2细胞)的细胞毒性第31-32页
        3.3.2. 替拉那韦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第32页
        3.3.3. 替拉那韦对转染HBV细胞的细胞毒性第32-34页
    3.4. 实验结果分析第34-35页
4. 替拉那韦在DNA水平对乙肝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研究第35-41页
    4.1. 实验材料第35页
        4.1.1. 主要试剂耗材第35页
        4.1.2. 主要仪器设备第35页
        4.1.3. 溶液的配制第35页
    4.2. 实验方法第35-38页
        4.2.1. 荧光定量PCR第35-38页
        4.2.2. 统计学分析第38页
    4.3. 实验结果第38-40页
    4.4. 实验结果分析第40-41页
5. 替拉那韦在蛋白水平对HBV的抑制作用第41-47页
    5.1. 实验材料第41页
        5.1.1. 主要试剂耗材第41页
        5.1.2. 主要抗体第41页
        5.1.3. 主要试剂配制第41页
    5.2. 实验方法第41-43页
        5.2.1. 蛋白样品的提取第41-42页
        5.2.2. ELISA实验第42-43页
        5.2.3. 统计学分析第43页
    5.3. 实验结果第43-45页
    5.4. 实验结果分析第45-47页
6. 替拉那韦抑制HBV作用机制初步研究第47-55页
    6.1. 实验材料第47-48页
        6.1.1. 主要试剂耗材第47页
        6.1.2. 主要抗体第47-48页
        6.1.3. 主要试剂配制第48页
    6.2. 实验方法第48-52页
        6.2.1. 蛋白样品的提取与浓度测定第48-50页
        6.2.2. SDS-PAGE凝胶配制第50页
        6.2.3. 凝胶电泳与转膜第50-51页
        6.2.4. 抗体孵育及显影第51-52页
    6.3. 实验结果第52-53页
    6.4. 实验结果分析第53-55页
7. 全文总结第55-57页
    7.1. 课题概述第55-56页
    7.2. 课题创新点第56页
    7.3. 课题存在的问题第56页
    7.4. 课题展望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蝗绿僵菌葡聚糖苷转移酶基因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绿脓杆菌噬菌体PaP1 DNA聚合酶通过DNA损伤的动力学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