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1-17页 |
1.2.1 绿僵菌侵染致病的发展进程 | 第11-15页 |
1.2.2 葡聚糖转移酶的结构与功能 | 第15-17页 |
1.3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6 本研究创新点 | 第19-21页 |
2 蝗绿僵菌葡聚糖苷转移酶基因的功能研究 | 第21-60页 |
2.1 主要材料 | 第21-24页 |
2.1.1 供试菌株 | 第21页 |
2.1.2 质粒载体 | 第21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1.4 主要培养基、实验溶液 | 第22-23页 |
2.1.5 主要设备 | 第23-24页 |
2.2 主要方法 | 第24-38页 |
2.2.1 DH5α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第24页 |
2.2.2 根癌农杆菌的电转化 | 第24-25页 |
2.2.3 根癌农杆菌与绿僵菌共培养 | 第25页 |
2.2.4 微量真菌基因组快速提取 | 第25页 |
2.2.5 大量真菌基因组提取 | 第25-26页 |
2.2.6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6页 |
2.2.7 敲除和回复载体的构建 | 第26-33页 |
2.2.8 敲除和回复转化子的初步筛选与鉴定 | 第33-34页 |
2.2.9 Souther杂交验证敲除和回复转化子 | 第34-36页 |
2.2.10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6页 |
2.2.11 生长特性分析 | 第36页 |
2.2.12 抗逆分析 | 第36-37页 |
2.2.13 毒力测定 | 第37页 |
2.2.1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8-60页 |
2.3.1 葡聚糖苷转移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8-39页 |
2.3.2 葡聚糖苷转移酶基因敲除及回复菌株的构建和验证 | 第39-42页 |
2.3.3 葡聚糖苷转移酶基因生长特性分析 | 第42-46页 |
2.3.4 葡聚糖苷转移酶基因对蝗绿僵菌抗逆特性的影响 | 第46-55页 |
2.3.5 葡聚糖苷转移酶基因对毒力的影响 | 第55-60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60-64页 |
3.1 基因敲除技术和Southern blotting鉴定筛选敲除菌株 | 第60-61页 |
3.2 葡聚糖苷转移酶家族基因与蝗绿僵菌细胞壁的完整性 | 第61页 |
3.3 葡聚糖苷转移酶家族基因影响蝗绿僵菌孢子生长 | 第61-62页 |
3.4 葡聚糖苷转移酶影响蝗绿绿僵菌的毒力 | 第62-64页 |
4 主要结论及后续工作安排 | 第64-66页 |
4.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4.2 后续实验建议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7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