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文字学论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同源词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输第7-11页
   ·《筆記》的来源与成书过程第7-9页
     ·章太炎与三位記录者之关系第9-11页
第1章 《笔記》与《説文》、《段注》的关系第11-18页
   ·《筆记》以《段注》为講本第11-12页
   ·《笔记》对《说文》、《段注》的继承和发展第12-14页
   ·《笔記》发《说文》、《段注》所未发第14-16页
   ·《筆记》对《説文》、《段注》的大膽质疑第16-18页
第2章 《笔記》所涉及的同源詞研究第18-24页
   ·同源詞的定義第18-19页
   ·同源詞的判定第19-20页
   ·研究《笔記》同源詞的意義第20-21页
   ·分析《筆記》同源詞意義关系的方法第21-24页
第3章 《笔记》同源词分析第24-152页
   ·之部第24-30页
   ·職部第30-34页
   ·蒸部第34-39页
   ·幽部第39-45页
   ·覺部第45-47页
   ·冬部第47-49页
   ·宵部第49-57页
   ·藥部第57-62页
   ·侯部第62-66页
   ·屋部第66-69页
   ·東部第69-72页
   ·魚部第72-80页
   ·鐸部第80-83页
   ·陽部第83-89页
   ·支部第89-92页
   ·錫部第92-94页
   ·耕部第94-102页
   ·脂部第102-104页
   ·质部第104-105页
   ·真部第105-108页
   ·微部第108-114页
   ·物部第114-117页
   ·文部第117-122页
   ·歌部第122-126页
   ·月部第126-130页
   ·元部第130-142页
   ·缉部第142-144页
   ·侵部第144-148页
   ·葉部第148-149页
   ·談部第149-152页
第4章 《笔記》研究同源詞的方法第152-162页
   ·《筆記》繫聯同源詞的方法第152-155页
     ·右文繫聯法第152-153页
     ·音转繫聯法第153页
     ·音義结合繫聯法第153-154页
     ·聱訓繫聯法第154页
     ·综合繫聯法第154-155页
   ·《笔记》对同源詞的表述方式第155-162页
     ·同源第156页
     ·實一字/一字第156-157页
     ·(凡)从某者皆有某義第157-159页
     ·音義皆同第159-160页
     ·一聲之转第160页
     ·通言、别言第160-162页
第5章 餘論第162-171页
   ·《笔記》研究同源詞的成就第162-164页
     ·对"同源"這一術語的明确提出第162页
     ·不限形体,因聲求義第162-163页
     ·歸类聲符,進行同源詞研究第163页
     ·揭示了漢語同源詞音義结合的规律性第163页
     ·揭示了同一聲符可以横成多组核義素不同的同源詞第163-164页
   ·《笔記》研究同源祠的不足第164-171页
     ·音不同卻认为相同第164-167页
     ·"聲近"与"音近"没有区别第167页
     ·部份同源詞意義分析牵强第167-168页
     ·部份同源詞語音分析不恰当第168-169页
     ·同源詞与異体字、假借字概念常常相混第169-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75页
在读期間学术成果第175-176页
後記第176-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歌曲文本互文性的语篇和语用功能分析
下一篇:新程度副词的多角度研究--以“暴”类词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