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

考虑可移动储能技术的SCUC模型与算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5页
        1.2.1 储能技术发展概述第12-13页
        1.2.2 可移动储能参与电网调度研究第13-15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5-16页
第2章 电力系统和公共运输系统第16-21页
    2.1 电力系统机组组合问题第16-18页
        2.1.1 常规机组组合问题第16页
        2.1.2 机组组合求解算法第16-17页
        2.1.3 安全约束机组组合问题第17-18页
    2.2 公共交通运输系统问题第18-20页
        2.2.1 路网第18页
        2.2.2 客户第18-19页
        2.2.3 配送中心第19页
        2.2.4 车辆第19页
        2.2.5 路径第19-20页
        2.2.6 目标第20页
    2.3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大规模可移动储能参与发电调度模型第21-35页
    3.1 大规模可移动储能概念第21-24页
        3.1.1 时空网络介绍第21-23页
        3.1.2 基于时空网络的BEST模型第23-24页
    3.2 考虑BEST的SCUC模型第24-26页
        3.2.1 SCUC的目标函数第24页
        3.2.2 电力系统约束第24-25页
        3.2.3 火力发电机组约束第25-26页
        3.2.4 线路传输约束第26页
        3.2.5 可移动储能约束第26页
    3.3 算例分析第26-34页
        3.3.1 电池数据第26页
        3.3.2 IEEE6节点系统第26-31页
        3.3.3 IEEE118节点系统第31-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基于拉格朗日松弛的电力系统与铁路交通协调解耦算法第35-50页
    4.1 可移动储能建模第35-37页
        4.1.1 储能设备约束第35-36页
        4.1.2 基于时空网络的VRPTW约束第36-37页
    4.2 BEST模型第37-38页
        4.2.1 目标函数第37页
        4.2.2 电网运行约束第37-38页
        4.2.3 储能与电网之间能量交换约束第38页
    4.3 BEST算法分解第38-42页
        4.3.1 拉格朗日分解第38-39页
        4.3.2 改进次梯度法第39-40页
        4.3.3 BEST求解过程第40-42页
    4.4 算例分析第42-49页
        4.4.1 IEEE118节点系统第42-46页
        4.4.2 BEST技术的潜在应用价值第46-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5.1 结论第50页
    5.2 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9-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建设市场空间与进入模式研究
下一篇:电网企业营配贯通服务管理模式设计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