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现状 | 第14-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4.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16-17页 |
1.4.2 聚类分析法 | 第17页 |
1.4.3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法 | 第17-18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19页 |
1.7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1.7.1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1.7.2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农村公共产品 | 第21页 |
2.1.2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 | 第21页 |
2.1.3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 第21-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2-23页 |
3 问卷设计和样本分析 | 第23-26页 |
3.1 问卷设计 | 第23页 |
3.2 样本分析 | 第23-26页 |
3.2.1 样本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3.2.2 调查地区总体情况 | 第24-26页 |
4 福建省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状况 | 第26-32页 |
4.1 硬件设施建设现状 | 第26-27页 |
4.2 配套设施建设现状 | 第27-28页 |
4.3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 第28-30页 |
4.4 文化活动开展现状 | 第30-32页 |
5 福建省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供给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5.1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脱离标准 | 第32页 |
5.2 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 | 第32-33页 |
5.3 人才队伍建设落后 | 第33页 |
5.4 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不乐观 | 第33-34页 |
5.5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资金缺口 | 第34页 |
5.6 缺少服务精神 | 第34-36页 |
6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现状的满意度分析 | 第36-39页 |
6.1 量表的设计 | 第36-37页 |
6.2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7页 |
6.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页 |
6.4 确定权重 | 第37页 |
6.5 满意度计算 | 第37-39页 |
7 福建省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需求偏好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7页 |
7.1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需求偏好分析 | 第39-42页 |
7.2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7页 |
7.2.1 主要变量的统计描述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42-43页 |
7.2.2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3-47页 |
8 政策建议 | 第47-52页 |
8.1 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供需制度 | 第47-48页 |
8.1.1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体系 | 第47页 |
8.1.2 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需求表达机制 | 第47-48页 |
8.2 挖掘农村特色文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48-50页 |
8.2.1 挖掘农村特色文化 | 第48-49页 |
8.2.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49-50页 |
8.3 加大建设投入,提高使用效率 | 第50-52页 |
8.3.1 加大建设投入 | 第50页 |
8.3.2 提高使用效率 | 第50-52页 |
9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