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乡村主义--乡村主义视野下都市景观营建初探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生态危机加剧 | 第11页 |
·城市发展的问题 | 第11-12页 |
·"乡土"的背景 | 第12-15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17-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辨析及都市乡村主义演变历程 | 第21-39页 |
·相关概念辨析 | 第21-29页 |
·乡村与乡村景观 | 第21-22页 |
·乡土与乡土景观 | 第22-23页 |
·乡村主义 | 第23-27页 |
·乡村主义与乡村景观、乡土景观的关系 | 第27页 |
·都市乡村主义 | 第27-29页 |
·都市乡村主义的演变历程 | 第29-37页 |
·近现代绿色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 第29-33页 |
·《生态都市主义》一书的启迪 | 第33-34页 |
·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 第34-36页 |
·都市乡村主义的初步探讨 | 第36-37页 |
·本章结语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都市乡村主义的具体内容阐述与分析 | 第39-59页 |
·都市乡村主义的内涵 | 第39-40页 |
·生态主义 | 第39页 |
·地域文脉主义 | 第39-40页 |
·新技术美学 | 第40页 |
·公众参与 | 第40页 |
·都市乡村主义之生态主义 | 第40-43页 |
·"原始乡村"生态思想之于都市乡村主义 | 第41页 |
·拓展的生态思想之于都市乡村主义 | 第41-42页 |
·对生态主义的都市乡村主义的提炼 | 第42-43页 |
·都市乡村主义之地域文脉主义 | 第43-46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之于都市乡村主义 | 第43-44页 |
·工业文脉主义之于都市乡村主义 | 第44-45页 |
·传统地域文脉与现代技艺的融合 | 第45-46页 |
·对地域文脉主义的都市乡村主义提炼 | 第46页 |
·都市乡村主义之新技术美学 | 第46-51页 |
·都市乡村主义中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47-48页 |
·都市乡村主义中材料的使用 | 第48-50页 |
·都市乡村主义中技术的应用 | 第50-51页 |
·都市乡村主义之公众参与 | 第51-53页 |
·值得借鉴的国外公众参与案例 | 第51-52页 |
·都市乡村主义中增强公众参与的措施 | 第52-53页 |
·都市乡村主义的特点 | 第53-55页 |
·功用实效性 | 第53页 |
·弥散生长性 | 第53-54页 |
·生态自然性 | 第54页 |
·技术高效性 | 第54页 |
·场所延续性 | 第54-55页 |
·广泛参与性 | 第55页 |
·艺术审美性 | 第55页 |
·开放包容性 | 第55页 |
·都市乡村主义的总体原则 | 第55-56页 |
·生态优先、顺应自然 | 第55-56页 |
·传承文脉、尊重场所 | 第56页 |
·适宜技术、合理开发 | 第56页 |
·公众参与、集思广益 | 第56页 |
·本章结语 | 第56-59页 |
第四章 都市乡村主义的实践方法 | 第59-77页 |
·宏观规划层面 | 第59-63页 |
·区域一体化建设策略 | 第59-60页 |
·城市绿带的建设策略 | 第60-61页 |
·城市风道的保护策略 | 第61-62页 |
·城市交通的引导策略 | 第62-63页 |
·中观规划层面 | 第63-67页 |
·城郊农业观光园与城市规划结合的策略 | 第63-65页 |
·城市旧城区更新策略 | 第65-66页 |
·城市生态恢复策略 | 第66-67页 |
·城市土地混合利用策略 | 第67页 |
·微观设计层面 | 第67-75页 |
·地形地貌的设计手法 | 第67-68页 |
·水体的设计手法 | 第68-70页 |
·植物的设计手法 | 第70-72页 |
·其他技术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 第72-73页 |
·文化元素的设计手法 | 第73-75页 |
·本章结语 | 第75-77页 |
第五章 基于都市乡村主义的实践探索 | 第77-91页 |
·项目建设条件 | 第77-80页 |
·区位概况 | 第77-78页 |
·资源概况 | 第78-79页 |
·项目现状 | 第79-80页 |
·战略定位、规划理念、规划原则 | 第80-82页 |
·战略定位 | 第80页 |
·规划理念——都市乡村主义 | 第80-81页 |
·规划原则 | 第81-82页 |
·规划布局与规划内容 | 第82-86页 |
·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 | 第82页 |
·规划内容 | 第82-85页 |
·交通规划 | 第85页 |
·绿化规划 | 第85-86页 |
·建筑规划 | 第86页 |
·都市乡村主义思想在项目中的体现 | 第86-88页 |
·都市乡村主义中生态思想的体现 | 第86-87页 |
·都市乡村主义中地域文脉的体现 | 第87-88页 |
·都市乡村主义中新技术美学的体现 | 第88页 |
·都市乡村主义中公众参与的体现 | 第88页 |
·项目局部实施效果 | 第88-89页 |
·本章结语 | 第89-9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91-95页 |
·总结 | 第91-92页 |
·都市乡村主义的提出——生态之骨,乡村之魂 | 第91页 |
·都市乡村主义的应用——结合案例,层层分析 | 第91页 |
·都市乡村主义的探索——实践佐证,补充理论 | 第91-92页 |
·创新点 | 第92页 |
·基于中国国情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探讨 | 第92页 |
·城市与乡村的碰撞、融合 | 第92页 |
·启航于乡村,落脚于城市 | 第92页 |
·不足点 | 第92-93页 |
·内容有待深入 | 第92-93页 |
·体系有待完善 | 第93页 |
·思考与展望 | 第93-95页 |
·思考 | 第93-94页 |
·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附录 | 第101-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5-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