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细胞凋亡与Bcl-2家族 | 第10-15页 |
1.2.1 细胞凋亡 | 第10-12页 |
1.2.2 Bcl-2家族 | 第12-15页 |
1.3 Bcl-2家族的重要成员——Mcl-1蛋白 | 第15-17页 |
1.3.1 Mcl-1蛋白的发现和特征 | 第15-16页 |
1.3.2 Mcl-1蛋白的生理学功能 | 第16-17页 |
1.4 靶向Bcl-2家族蛋白的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4.1 ABT-737 | 第17-18页 |
1.4.2 ABT-263 | 第18页 |
1.4.3 Obatoclax | 第18页 |
1.4.4 TW-37 | 第18-19页 |
1.4.5 HA 14-1 | 第19页 |
1.4.6 Apogossypolone(ApoG2) | 第19页 |
1.4.7 Gossypol | 第19-20页 |
1.4.8 白屈菜赤碱 | 第20页 |
1.5 选题指导思想与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2 Mcl-1蛋白表达的优化 | 第21-47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21-25页 |
2.2.1 菌株与载体 | 第21-22页 |
2.2.2 细菌培养基 | 第22-23页 |
2.2.3 其它常用试剂配方 | 第23-24页 |
2.2.4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34页 |
2.3.1 重组Mcl-1蛋白的基因克隆 | 第25-27页 |
2.3.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27-28页 |
2.3.3 未标记Mcl-1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28-29页 |
2.3.4 ~(15)N标记的Mcl-1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29页 |
2.3.5 Mcl-1蛋白的纯化 | 第29-30页 |
2.3.6 目的蛋白的分子筛层析 | 第30页 |
2.3.7 蛋白定量(考马斯亮蓝法) | 第30-31页 |
2.3.8 Western Blot | 第31-32页 |
2.3.9 圆二色谱 | 第32-33页 |
2.3.10 测定Mcl-1蛋白核磁图谱 | 第33-34页 |
2.4 结果和讨论 | 第34-46页 |
2.4.1 基因的克隆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2.4.2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结果分析 | 第35-42页 |
2.4.3 Mcl-1蛋白的定量 | 第42-43页 |
2.4.4 Mcl-1蛋白的定性分析 | 第43-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3 BH3 mimetics与Mcl-1蛋白的结合模式与分子优化的研究 | 第47-62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3.2.1 荧光偏振 | 第47-48页 |
3.2.2 分子对接 | 第48-49页 |
3.2.3 ~1H-~(15)N HSQC二维核磁 | 第49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49-60页 |
3.3.1 C1与Mcl-1蛋白作用模式的研究 | 第49-50页 |
3.3.2 基于二维核磁指导的小分子抑制剂的优化 | 第50-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