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高中物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目录第5-7页
前言第7-9页
第一章、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第9-16页
    1.1 关于科学素养的有关论述第9-12页
        1.1.1 科学素养的定义第9-10页
        1.1.2 科学素养的标准第10页
        1.1.3 科学素养的内容第10-11页
        1.1.4 科学素养与科学素质的关系第11-12页
    1.2 把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为高中物理课程培养目标的意义第12-16页
        1.2.1 国内外科学教育的现状第12-13页
        1.2.2 我国高中物理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和发展第13-15页
        1.2.3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为高中物理新课程培养目标的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观念的转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第16-22页
    2.1 新世纪的人才观第16-17页
    2.2 教师观念的转变第17-20页
        2.2.1 物理知识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基础和载体第17页
        2.2.2 教学目标由一维向三维的转变第17-18页
        2.2.3 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第18页
        2.2.4 关注物理学与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第18-19页
        2.2.5 新课标呼唤教师重新构建知识结构第19-20页
    2.3 学生观念的转变第20-22页
        2.3.1 学习目标由重知识学习向提高学习能力的转变第20-21页
        2.3.2 学习状态由被动接受式向主动探究式的转变第21-22页
第三章、教与学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第22-27页
    3.1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第22-25页
        3.1.1 高中物理新课程应采取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第22-23页
        3.1.2 物理实验要贯穿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始终第23-24页
        3.1.3 将物理学史教育有机地整合到物理课程教学中第24-25页
    3.2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第25-26页
    3.3 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课程目标的教学原则第26-27页
第四章、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保证第27-30页
    4.1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第27页
    4.2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第27-28页
    4.3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第28页
    4.4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28-29页
    4.5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管理方法第29-30页
结论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附件1 高中物理必修1 学段考核方案第33-34页
附件2 学生物理学习档案袋要求第34-35页
附件3 高中物理必修2 绪论课课后作业(科学史教育)第35-36页
附录 4 高中物理必修1 课程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第36-37页
附件5 高中物理必修1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统计第37-39页
附录 6 高中物理课程学生月学习情况记录表第39-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职业学校学生评价研究
下一篇:作战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