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及财务评价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目的第9页
        1.1.3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及评述第10-14页
        1.2.1 关于盈利模式的文献综述第10-11页
        1.2.2 关于微博盈利模式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3 文献评述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第15-16页
2 相关理论基础第16-20页
    2.1 盈利模式的定义第16页
    2.2 盈利模式理论第16-17页
        2.2.1 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的盈利模式理论第16-17页
        2.2.2 其他盈利模式理论第17页
    2.3 盈利模式的分类第17-19页
        2.3.1 盈利模式与价值创造第17-18页
        2.3.2 基于价值链结构的盈利模式第18页
        2.3.3 基于价值商店结构的盈利模式第18-19页
        2.3.4 基于价值网络结构的盈利模式第19页
    2.4 盈利模式的财务评价相关理论第19-20页
3 我国微博发展现状及盈利模式分析第20-25页
    3.1 微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第20-21页
    3.2 微博的经营特色第21-22页
        3.2.1 简单便捷、门滥低第21页
        3.2.2 传播高速、范围广第21页
        3.2.3 互动性、亲和力强第21-22页
    3.3 微博的盈利模式第22-25页
        3.3.1 微博的盈利模式选择第22页
        3.3.2 微博的主要盈利模式第22-25页
4 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研究第25-33页
    4.1 新浪微博简介第25-26页
        4.1.1 初创期及圈地期第25页
        4.1.2 盈利模式探索期第25-26页
    4.2 新浪微博盈利模式构成要素第26-30页
        4.2.1 利润点第26-27页
        4.2.2 利润源第27页
        4.2.3 利润杠杆第27-28页
        4.2.4 利润屏障第28页
        4.2.5 微博盈利模式的链接结构第28-30页
    4.3 新浪微博盈利模式特点分析第30-33页
        4.3.1 以广告和营销收入为核心的利润点第30页
        4.3.2 以企业和个人会员为主的利润源第30-31页
        4.3.3 以在线活动为主体的利润杠杆第31页
        4.3.4 以门户品牌为依托的利润屏障第31-33页
5 新浪微博盈利模式的财务评价第33-40页
    5.1 新浪微博盈利模式的总体财务评价第33-34页
        5.1.1 销售毛利率与销售净利率分析第33-34页
        5.1.2 新浪微博近期营收分析第34页
    5.2 新浪微博盈利模式的各项利润点评价第34-37页
        5.2.1 新浪微博近期收入构成分析第34-35页
        5.2.2 新浪微博近期各项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变动趋势分析第35-36页
        5.2.3 新浪微博近期各项收入的盈利情况分析第36-37页
    5.3 新浪微博盈利模式的利润杠杆评价第37-38页
    5.4 新浪微博现有盈利模式的综合评价第38页
    5.5 新浪微博盈利模式的困境第38-40页
        5.5.1 利润点单一第38-39页
        5.5.2 利润源难以扩张第39页
        5.5.3 利润屏障的缺失第39-40页
6 结论与建议第40-42页
    6.1 研究结论第40页
    6.2 微博盈利模式优化建议第40-42页
        6.2.1 积极探索新的利润点第40-41页
        6.2.2 加强内容开发及活动开展提升潜在利润源数量第41页
        6.2.3 打造强有力的利润屏障第41-42页
7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案例研究--以建筑业企业为例
下一篇:金隅股份跨市场收购太行水泥的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