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会议服务质量优化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1.2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3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7页 |
1.4 论文内容和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多媒体会议服务质量优化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2.1 概述 | 第19-20页 |
2.2 数据包调度方式 | 第20-21页 |
2.3 速率/负载分配方法 | 第21页 |
2.4 前向纠错编码 | 第21-23页 |
第三章 移动视频分发容错性能优化 | 第23-37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系统模型及问题定义 | 第24-28页 |
3.2.1 网络模型 | 第24-25页 |
3.2.2 视频失真模型 | 第25页 |
3.2.3 前向纠错编码 | 第25-26页 |
3.2.4 信道失真分析 | 第26-28页 |
3.2.5 问题定义 | 第28页 |
3.3 带宽整合算法设计 | 第28-30页 |
3.3.1 信道状态监测 | 第29页 |
3.3.2 FEC冗余度计算 | 第29页 |
3.3.3 视频流速率分配 | 第29-30页 |
3.3.4 数据包间隔传输 | 第30页 |
3.4 性能分析 | 第30-36页 |
3.4.1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3.4.2 实验结果 | 第32-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高清视频传输延迟性能优化 | 第37-55页 |
4.1 引言 | 第37-38页 |
4.2 研究场景及动机详述 | 第38-41页 |
4.2.1 高清视频流特点 | 第38-39页 |
4.2.2 无线网络传输性能限制 | 第39-40页 |
4.2.3 延迟性能对视频流质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 问题定义及求解 | 第41-44页 |
4.3.1 问题分析与建模 | 第41-42页 |
4.3.2 求解过程 | 第42-44页 |
4.4 视频帧分段传输方法 | 第44-48页 |
4.4.1 服务器端调度方法 | 第45-47页 |
4.4.2 客户端调度方法 | 第47页 |
4.4.3 网络状态监测 | 第47页 |
4.4.4 方法实现 | 第47-48页 |
4.5 实验分析 | 第48-54页 |
4.5.1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4.5.2 静态场景实验结果 | 第50-52页 |
4.5.3 移动场景实验结果 | 第52-53页 |
4.5.4 网络开销 | 第53-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方式优化 | 第55-74页 |
5.1 引言 | 第55-57页 |
5.2 问题定义 | 第57-62页 |
5.2.1 通信链路模型 | 第57-58页 |
5.2.2 视频质量模型 | 第58页 |
5.2.3 信道纠错码 | 第58-59页 |
5.2.4 有效损失率 | 第59-61页 |
5.2.5 问题定义 | 第61-62页 |
5.3 方法设计 | 第62-66页 |
5.3.1 差错保护 | 第63页 |
5.3.2 视频编码速率调整 | 第63-64页 |
5.3.3 动态速率分配 | 第64-65页 |
5.3.4 近似度分析 | 第65-66页 |
5.4 性能分析 | 第66-73页 |
5.4.1 实验设置 | 第67-69页 |
5.4.2 实验结果 | 第69-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多路径负载分配性能优化 | 第74-91页 |
6.1 引言 | 第74-75页 |
6.2 模型分析 | 第75-80页 |
6.2.1 问题分析 | 第76-78页 |
6.2.2 排队延迟分析 | 第78-80页 |
6.3 算法实现 | 第80-82页 |
6.3.1 选择及拆分算法 | 第80-81页 |
6.3.2 重组及重排算法 | 第81-82页 |
6.4 仿真实验及结果 | 第82-90页 |
6.4.1 仿真环境 | 第82-84页 |
6.4.2 实验结果 | 第84-9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七章 总结及进一步工作 | 第91-94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91-93页 |
7.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