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高校贫困生“问题行为”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4页
一、高校贫困生“问题行为”的概述第14-20页
 (一) 高校贫困生涵义第14-16页
  1. “贫困”的界定第14页
  2. 高校贫困生的涵义第14-15页
  3. 高校贫困生认定程序第15-16页
 (二) 高校贫困生“问题行为”的涵义第16-17页
  1. “问题”的涵义第16页
  2. 高校贫困生“问题行为”的涵义第16-17页
 (三) 高校贫困生“问题行为”研究的意义第17-20页
  1. 有利于高校贫困生自身全面发展第18页
  2. 有利于校园和谐建设第18页
  3. 有利于社会协调发展第18-20页
二、高校贫困生“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第20-27页
 (一) 学习方面第20-23页
  1. 学习压力大第21-22页
  2. 学习无所适从第22-23页
  3. 考试焦虑第23页
 (二) 人际关系方面第23-25页
  1. 人际关系困难第24页
  2. 人际交往冷漠第24页
  3. 人际关系交往技巧欠缺第24-25页
 (三) 环境适应方面第25-27页
  1. 心理环境不适第25页
  2. 生活环境适应能力差第25-26页
  3. 就业茫然忧心第26-27页
三、高校贫困生“问题行为”成因分析第27-32页
 (一) 高校贫困生自我认知因素的影响第27-28页
  1. 自我贬低第27页
  2. 自我冲突第27页
  3. 自我迷茫第27-28页
 (二) 家庭环境的影响第28-29页
  1. 家庭成员文化素质偏低第28页
  2. 家庭突发事件的影响第28-29页
  3. 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第29页
 (三)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影响第29-31页
  1.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念滞后第29-30页
  2.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滞后第30页
  3.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第30-31页
 (四)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第31-32页
  1. 大学校园高消费的刺激第31页
  2. 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第31页
  3. 严峻就业的压力第31-32页
四、预防和矫正高校贫困生“问题行为”的措施第32-40页
 (一) 提升高校贫困生自我认知能力第32-33页
  1. 提高高校贫困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第32页
  2. 培养高校贫困生树立自立自强健康心态第32-33页
  3. 建立高校贫困生健全人格第33页
 (二) 加大资助高校贫困生的力度第33-35页
  1. 国家资助第33-34页
  2. 社会资助第34页
  3. 高校扶持第34-35页
 (三) 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第35-37页
  1. 注重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第35页
  2. 加强高校贫困生网络思政教育第35-36页
  3. 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第36页
  4. 加强高校辅导员解决贫困生问题行为能力建设第36-37页
 (四) 建立健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第37-40页
  1. 建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第37-38页
  2. 认真做好高校贫困生心理咨询工作第38页
  3. 培养高校贫困生正确自我意识第38页
  4. 开展形式多样自我教育第38-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附录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问卷调查第46-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下一篇: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