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以上海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1-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一、 国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二、 国内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 实证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第四节 研究重点及不足 | 第18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其理论支撑 | 第18-2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一、 大都市 | 第18-19页 |
二、 突发公共事件 | 第19页 |
三、 应急管理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支撑 | 第20-24页 |
一、 危机管理理论 | 第20-23页 |
二、 公共危机治理理论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上海大都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 | 第25-27页 |
一、 应急预案编制 | 第25-26页 |
二、 应急预案管理 | 第26页 |
三、 应急预案演练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 第27-31页 |
一、 上海市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机构组成 | 第27-29页 |
二、 纵向的分类管理和横向的属地管理责任体系 | 第29-31页 |
三、 创新性地建立了市级基层应急管理单元 | 第31页 |
第三节 应急运行机制初具规模 | 第31-34页 |
一、 预测与预警机制 | 第31-33页 |
二、 指挥处置机制 | 第33页 |
三、 恢复与重建机制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应急管理法制逐步完善 | 第34页 |
第三章 上海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4-41页 |
第一节 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亟需细化 | 第35-36页 |
一、 预警系统建设滞后于预案建设 | 第35-36页 |
二、 应急演练时效性不高 | 第36页 |
第二节 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尚需加强 | 第36-37页 |
一、 现行的应急管理机构不适应“常态管理” | 第36-37页 |
二、 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 第37页 |
第三节 综合性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 第37-39页 |
一、 应急指挥、组织协调、规划实施能力不高 | 第38页 |
二、 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 | 第38页 |
三、 跨部门的应急协调机制不够有效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应急保障制度还不健全 | 第39-40页 |
一、 应急运行保障机制还不健全 | 第39页 |
二、 缺乏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和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 | 第39-40页 |
第五节 基础理论研究体系和应急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 第40-41页 |
一、 基础理论研究体系不够完整 | 第40页 |
二、 应急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完善上海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 第41-49页 |
第一节 优化应急预案体系 | 第41-42页 |
一、 完善预案体系 | 第41页 |
二、 细化要素分类 | 第41页 |
三、 充实预案内容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深化应急管理体制 | 第42-43页 |
一、 设立城市应急管理职能部门——应急管理局 | 第42页 |
二、 完善区县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 第42-43页 |
三、 继续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单元建设 | 第43页 |
第三节 强化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 第43-45页 |
一、 加强突发事件的风险识别和应急管理能力评估 | 第43-44页 |
二、 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管理和情报网络体系建设 | 第44页 |
三、 加强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强化应急保障制度 | 第45-47页 |
一、 信息保障 | 第45页 |
二、 队伍保障 | 第45-46页 |
三、 物资保障 | 第46-47页 |
第五节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体系建设 | 第47-48页 |
一、 建立突发事件应对教育培训基地 | 第47-48页 |
二、 建立上海应急管理科技研发基地 | 第48页 |
第六节 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