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趋势 | 第15-18页 |
1.2.1 网络化控制方面 | 第15-17页 |
1.2.2 事件驱动控制方面 | 第17-18页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事件驱动控制策略 | 第21-37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事件驱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描述 | 第21-23页 |
2.2.1 被控对象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2.2.2 事件驱动传感器模型 | 第22页 |
2.2.3 基于观测器的控制器模型 | 第22页 |
2.2.4 闭环系统的模型 | 第22-23页 |
2.3 稳定性分析 | 第23-25页 |
2.4 降阶观测器的设计方法 | 第25-28页 |
2.4.1 被控对象的等价模型 | 第26页 |
2.4.2 事件驱动传感器模型 | 第26页 |
2.4.3 基于降阶观测器的控制器设计 | 第26-27页 |
2.4.4 闭环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2.4.5 稳定性分析 | 第28页 |
2.5 仿真验证 | 第28-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事件驱动动态输出反馈控制策略 | 第37-53页 |
3.1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 第37页 |
3.2 基于连续输出测量值的控制策略 | 第37-43页 |
3.3 基于离散输出测量值的系统控制策略 | 第43-47页 |
3.4 仿真验证 | 第47-51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自触发输出反馈控制策略 | 第53-69页 |
4.1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描述 | 第53-54页 |
4.2 基于全阶观测器的自触发控制策略 | 第54-59页 |
4.2.1 全阶状态观测器和控制器设计 | 第54页 |
4.2.2 系统的闭环数学模型 | 第54-55页 |
4.2.3 更新策略设计和稳定性分析 | 第55-59页 |
4.3 基于降阶观测器的自触发控制策略 | 第59-62页 |
4.4 仿真验证 | 第62-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带有扰动的离散系统的事件驱动输出反馈控制策略 | 第69-85页 |
5.1 系统模型的描述 | 第69-71页 |
5.1.1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 第69页 |
5.1.2 基于观测器的控制器模型 | 第69-70页 |
5.1.3 更新策略 | 第70-71页 |
5.2 系统稳定性和抗扰性分析 | 第71-74页 |
5.2.1 闭环系统的重构模型 | 第71-72页 |
5.2.2 稳定性分析 | 第72-73页 |
5.2.3 系统的抗扰性分析 | 第73-74页 |
5.3 基于降阶观测器事件驱动控制策略分析 | 第74-79页 |
5.3.1 被控对象的转换模型 | 第75-76页 |
5.3.2 基于降阶观测器的控制器 | 第76-77页 |
5.3.3 更新策略 | 第77页 |
5.3.4 闭环系统重构模型 | 第77-78页 |
5.3.5 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扰性分析 | 第78-79页 |
5.4 仿真验证 | 第79-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事件驱动控制策略在网络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第85-95页 |
6.1 引言 | 第85页 |
6.2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描述 | 第85-86页 |
6.3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预测控制器设计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86-91页 |
6.3.1 事件驱动传感器 | 第86-87页 |
6.3.2 控制器设计 | 第87页 |
6.3.3 切换系统数学模型 | 第87-88页 |
6.3.4 稳定性分析 | 第88-89页 |
6.3.5 控制器参数设计 | 第89-91页 |
6.4 仿真验证 | 第91-9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3-105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05-106页 |
附件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