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5页 |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2页 |
1.1 概述 | 第18-19页 |
1.2 聚氟乙烯的合成与生产 | 第19-20页 |
1.3 聚氟乙烯的性能 | 第20-21页 |
1.3.1 聚氟乙烯的物理性质 | 第20-21页 |
1.3.2 聚氟乙烯的加工性能 | 第21页 |
1.4 聚氟乙烯的应用 | 第21-26页 |
1.4.1 聚氟乙烯在航天航空上的应用 | 第21-23页 |
1.4.2 聚氟乙烯在建筑工业上的应用 | 第23-24页 |
1.4.3 聚氟乙烯在光伏产业上的应用 | 第24-26页 |
1.5 热分解特性研究 | 第26-28页 |
1.5.1 热分析方法分类 | 第26-27页 |
1.5.2 热重分析 | 第27-28页 |
1.5.3 热重-红外联用技术 | 第28页 |
1.6 聚氟乙烯的粘接 | 第28-31页 |
1.7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31-32页 |
1.7.1 本论文研究目的 | 第31页 |
1.7.2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聚氟乙烯热分解特性、寿命预测及热分解机理研究 | 第32-48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实验材料、设备及过程 | 第32-35页 |
2.2.1 试样及仪器 | 第32-33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2.2.2.1 热重分析 | 第33页 |
2.2.2.2 热重-红外联用 | 第33页 |
2.2.2.3 热力学方程计算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2.3.1 介质气氛对PVF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2 Kissinger最大失重率法求Ea | 第36-37页 |
2.3.3 Flynn-Wall-Ozawa等失重百分率法活化能 | 第37-38页 |
2.3.4 Coats-Redfern法求解反应级数n | 第38-40页 |
2.3.5 失重率对活化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6 使用寿命的预测 | 第41-42页 |
2.3.7 PVF热分解机理研究 | 第42-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三章 聚氟乙烯粘合剂的合成及其粘接性能研究 | 第48-68页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9-54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49-50页 |
3.2.2 实验设备 | 第50-51页 |
3.2.3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51页 |
3.2.4 含氟聚氨酯粘合剂的制备 | 第51-52页 |
3.2.5 含氟聚氨酯粘合剂的粘接 | 第52-53页 |
3.2.6 表征与测试 | 第53-54页 |
3.2.6.1 博里叶红外光谱(FTIR-ATR) | 第53页 |
3.2.6.2 凝胶渗透色谱(GPC) | 第53页 |
3.2.6.3 聚氨酯树脂中-NCO的滴定 | 第53-54页 |
3.2.6.4 粘接强度的测试 | 第54页 |
3.2.6.5 含氟聚氨酯耐热性能测试 | 第5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5页 |
3.3.1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三元共聚物的GPC分析及ATR红外光谱图 | 第54-56页 |
3.3.2 聚氨酯树脂的GPC分析及ATR红外光谱图 | 第56-57页 |
3.3.3 含氟聚氨酯的FTIR-ATR谱图 | 第57-60页 |
3.3.4 含氟聚氨酯粘合剂对PVF粘接性能研究 | 第60-65页 |
3.3.4.1 聚氨酯预聚体种类的筛选 | 第60-62页 |
3.3.4.2 不同F%的含氟粘合剂的对PVF薄膜自身粘接性能研究 | 第62-64页 |
3.3.4.3 含氟量为2.7%的含氟聚氨酯热老化性能研究 | 第64-65页 |
3.4 含氟聚氨酯对PVF-PET复合薄膜粘接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结论部分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