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农村生产服务业论文

寿光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服务业发展探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1页
        1.3.1 国外农村服务业研究动态第10-11页
        1.3.2 国内农村服务业研究动态第11页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1-13页
        1.4.1 研究思路第11-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二章 农村服务业发展相关基础理论第13-16页
    2.1 农村服务业的相关概念及范围第13-14页
        2.1.1 服务业的内涵第13页
        2.1.2 农村服务业的内涵第13页
        2.1.3 服务业的范围和分类第13-14页
    2.2 相关理论依据第14-16页
        2.2.1 农业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第14页
        2.2.2 凯恩斯理论第14页
        2.2.3 “二元结构”理论第14-15页
        2.2.4 “非均衡”发展理论第15页
        2.2.5 公共服务理论第15-16页
第三章 寿光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第16-23页
    3.1 寿光农村服务业取得的成果第16-18页
        3.1.1 农村服务业品牌引领第17页
        3.1.2 现代服务业集聚第17页
        3.1.3 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第17页
        3.1.4 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第17-18页
        3.1.5 旅游产业化第18页
    3.2 寿光农村服务业存在的问题第18-23页
        3.2.1 农民收入过于单一,消费以基本消费为主第19页
        3.2.2 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第19-20页
        3.2.3 文化娱乐项目匮乏第20页
        3.2.4 城乡差别较大,农村明显滞后第20-22页
        3.2.5 总体规划缺乏,结构搭配不合理第22-23页
第四章 制约寿光农村服务业发展的因素第23-25页
    4.1 制约寿光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原因第23-24页
        4.1.1 城镇化水平还不够第23页
        4.1.2 市场化程度非常低第23-24页
    4.2 制约寿光农村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因素第24-25页
        4.2.1 落后的思想和陈旧的观念第24页
        4.2.2 落后管理体制第24页
        4.2.3 农村服务业人才短缺第24-25页
第五章 农村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借鉴第25-33页
    5.1 服务业发展历程中的经验第25-26页
    5.2 国外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经验第26-28页
        5.2.1 农村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大陆第26-27页
        5.2.2 发达国家的农村服务业体系已经建成第27页
        5.2.3 技术服务业成为农村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第27-28页
        5.2.4 农村服务业范围越来越广第28页
    5.3 我国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经验第28-31页
        5.3.1 发展迅速,但地区差异较大第30页
        5.3.2 服务业门类逐渐健全,重点行业正在崛起第30页
        5.3.3 开放度逐渐增大第30页
        5.3.4 信息化建设逐步增强第30页
        5.3.5 农村流通体系不断完善第30-31页
        5.3.6 我国农村服务业有巨大潜力第31页
    5.4 国内外农村服务业发展经验对寿光的借鉴第31-33页
        5.4.1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最重要第31-32页
        5.4.2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第32页
        5.4.3 选择重点产业与优势地域,引导农村服务业的集群发展第32-33页
第六章 促进寿光农村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33-35页
    6.1 深化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增收方式第33页
    6.2 加快新农村建设,完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第33页
    6.3 拓宽农村服务业范围,缩小城乡差距第33页
    6.4 优化服务业结构,拓展信息服务产业第33-34页
    6.5 抓好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农民知识水平观念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致谢第37-38页
作者简介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咸阳市农民工培训研究
下一篇:寿光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