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农民工培训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依据 | 第15页 |
1.5 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咸阳市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 第17-26页 |
2.1 农民工培训项目的来源 | 第17-18页 |
2.1.1 阳光工程 | 第17页 |
2.1.2 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17页 |
2.1.3 国家培训项目 | 第17-18页 |
2.2 农民工培训的施教体系 | 第18-19页 |
2.2.1 中职院校 | 第18页 |
2.2.2 社会培训机构 | 第18页 |
2.2.3 用工企业 | 第18-19页 |
2.3 咸阳市农民工培训的主要模式 | 第19-20页 |
2.3.1 订单模式 | 第19页 |
2.3.2 短期培训模式 | 第19页 |
2.3.3 培训与鉴定相结合 | 第19-20页 |
2.4 农民工培训的内容与结构 | 第20-26页 |
2.4.1 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情况调查 | 第20-21页 |
2.4.2 培训的开展 | 第21-22页 |
2.4.3 培训的投入与质量 | 第22-26页 |
第三章 咸阳市农民工培训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3.1 咸阳市农民工培训的成效 | 第26-27页 |
3.1.1 培训的投入逐年加大 | 第26页 |
3.1.2 建立了农民工培训的地方配套政策 | 第26-27页 |
3.1.3 农民工培训的形式多样 | 第27页 |
3.2 咸阳市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3.2.1 培训的农民工参与度不高 | 第27-29页 |
3.2.2 农民工培训管理的体制乱 | 第29-30页 |
3.2.3 农民工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咸阳市农民工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1-34页 |
4.1 对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 第31页 |
4.2 农民工培训体制不健全,投入体系不完善 | 第31-32页 |
4.3 农民工培训的内容与市场需求不适应 | 第32页 |
4.4 农民工培训的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32页 |
4.5 激励机制功能不强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咸阳市农民工培训对策 | 第34-38页 |
5.1 提高认识,形成重视农民工培训的社会共识 | 第34页 |
5.2 整合培训资源,建立较完善的培训服务机构 | 第34-35页 |
5.3 加强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 第35页 |
5.4 设置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培训内容 | 第35页 |
5.5 建立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培训模式 | 第35-36页 |
5.6 健全农民工培训的保障体系 | 第36-37页 |
5.6.1 强化培训管理,建立有效的质量考核体系 | 第36页 |
5.6.2 为农民工培训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 第36页 |
5.6.3 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 第36-37页 |
5.7 加大对农民工培训政策的支持力度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