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9-1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6-33页 |
1.1 大肠杆菌损伤模型的应用 | 第17-18页 |
1.1.1 大肠杆菌的发病机制 | 第17页 |
1.1.2 大肠杆菌腹泻模型的应用 | 第17-18页 |
1.2 小肠上皮细胞 | 第18-20页 |
1.2.1 小肠上皮细胞的功能 | 第18-19页 |
1.2.2 IPEC-J2细胞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 乳酸杆菌对肠道健康和营养物质转运的作用 | 第20-31页 |
1.3.1 乳酸杆菌对肠道健康的作用 | 第20-21页 |
1.3.2 动物肠道转运载体的研究 | 第21-28页 |
1.3.2.1 葡萄糖转运载体的研究 | 第21-23页 |
1.3.2.2 氨基酸转运载体的研究 | 第23-26页 |
1.3.2.3 谷氨酰胺转运载体的研究 | 第26-27页 |
1.3.2.4 氯离子转运载体的研究 | 第27-28页 |
1.3.3 乳酸杆菌与肠上皮细胞互作的分子机制 | 第28-30页 |
1.3.4 植物乳杆菌的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1-32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第2章 植物乳杆菌及大肠杆菌K88与猪肠上皮细胞互作模型的建立 | 第33-50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3-40页 |
2.2.1 试验菌株与细胞系 | 第33页 |
2.2.2 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33-35页 |
2.2.2.1 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2.2.2.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34-35页 |
2.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5页 |
2.2.4 菌种活化与细菌培养 | 第35-36页 |
2.2.4.1 菌种活化 | 第35页 |
2.2.4.2 细菌生长曲线及浓度的测定 | 第35-36页 |
2.2.5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第36-37页 |
2.2.6 普通PCR和荧光定量PCR | 第37-38页 |
2.2.7 细菌培养 | 第38-39页 |
2.2.8 植物乳杆菌-肠上皮细胞-大肠杆菌K88互作模型的确定 | 第39-40页 |
2.2.9 细胞上清液中IL-8 及TNF-α 的测定 | 第40页 |
2.2.10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4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8页 |
2.3.1 大肠杆菌K88及植物乳杆菌生长曲线及浓度确定 | 第40-41页 |
2.3.2 大肠杆菌K88与IPEC-J2共培养模型的确定 | 第41-44页 |
2.3.3 植物乳杆菌与IPEC-J2共培养模型的确定 | 第44-47页 |
2.3.4 植物乳杆菌预处理后IPEC-J2细胞上清中IL-8 及TNF-α 的表达 | 第47-48页 |
2.4 讨论 | 第48-49页 |
2.4.1 大肠杆菌K88与IPEC-J2共培养模型的确定 | 第48页 |
2.4.2 植物乳杆菌与IPEC-J2共培养模型的确定 | 第48-49页 |
2.4.3 植物乳杆菌-肠上皮细胞-大肠杆菌互作模型的确定 | 第49页 |
2.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猪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 | 第50-65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6页 |
3.2.1 试验菌株与细胞系 | 第50页 |
3.2.2 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50-51页 |
3.2.2.1 仪器设备 | 第50页 |
3.2.2.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50-51页 |
3.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51-52页 |
3.2.4 细菌培养 | 第52页 |
3.2.5 IPEC-J2细胞的分化 | 第52页 |
3.2.6 细胞处理 | 第52-53页 |
3.2.7 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53页 |
3.2.8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53-55页 |
3.2.9 免疫荧光检测 | 第55-56页 |
3.2.10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5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6-62页 |
3.3.1 IPEC-J2细胞分化曲线的测定 | 第56-57页 |
3.3.2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前后IPEC-J2细胞电阻变化的影响 | 第57-58页 |
3.3.3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IPEC-J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8-61页 |
3.3.4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IPEC-J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免疫荧光定位的影响 | 第61-62页 |
3.4 讨论 | 第62-63页 |
3.4.1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前后IPEC-J2细胞的电阻的影响 | 第62页 |
3.4.2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IPEC-J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62-63页 |
3.5 小结 | 第63-65页 |
第4章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猪肠上皮细胞转运载体表达的影响 | 第65-74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4.2.1 试验菌株与细胞系 | 第65页 |
4.2.2 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65页 |
4.2.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65-66页 |
4.2.4 细胞处理 | 第66页 |
4.2.5 荧光定量PCR的测定 | 第66-67页 |
4.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6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7-70页 |
4.3.1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IPEC-J2细胞葡萄糖转运载体m RNA表达的影响 | 第67-68页 |
4.3.2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IPEC-J2细胞氨基酸转运载体m RNA表达的影响 | 第68-70页 |
4.3.3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IPEC-J2细胞氯离子转运载体m RNA表达的影响 | 第70页 |
4.4 讨论 | 第70-72页 |
4.4.1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IPEC-J2细胞葡萄糖转运载体m RNA表达的影响 | 第70-71页 |
4.4.2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IPEC-J2细胞氨基酸转运载体m RNA表达的影响 | 第71-72页 |
4.4.3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IPEC-J2细胞氯离子转运载体m RNA表达的影响 | 第72页 |
4.5 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猪肠上皮细胞先天免疫反应的影响 | 第74-87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4-77页 |
5.2.1 试验菌株与细胞系 | 第74页 |
5.2.2 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74-75页 |
5.2.2.1 仪器设备 | 第74页 |
5.2.2.2 主要试剂 | 第74-75页 |
5.2.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75页 |
5.2.4 细胞处理 | 第75页 |
5.2.5 荧光定量PCR的测定 | 第75-77页 |
5.2.6 Western blotting的测定 | 第77页 |
5.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7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77-83页 |
5.3.1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IPEC-J2细胞炎症反应相关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 | 第77-79页 |
5.3.2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IPEC-J2细胞TLR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 | 第79-80页 |
5.3.3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IPEC-J2细胞TLR信号通路相关负调控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 | 第80-81页 |
5.3.4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IPEC-J2细胞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81-83页 |
5.4 讨论 | 第83-85页 |
5.4.1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IPEC-J2细胞炎症反应相关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 | 第83-84页 |
5.4.2 植物乳杆菌对感染大肠杆菌K88的IPEC-J2细胞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84-85页 |
5.5 小结 | 第85-87页 |
全文结论 | 第87-88页 |
创新点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5页 |
附录: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参加的学术活动及获得的奖励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