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刑讯逼供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刑讯逼供的概念与特征 | 第11-16页 |
(一) 刑讯逼供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刑讯逼供的特征 | 第12-13页 |
1. 刑讯逼供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 | 第12页 |
2. 刑讯逼供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 第12-13页 |
3. 刑讯逼供具有一定的主观故意性 | 第13页 |
4. 刑讯逼供危害的客体具有双重性 | 第13页 |
(三) 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 | 第13-15页 |
1. 历史原因 | 第13页 |
2. 侦查人员繁重的工作任务与压力 | 第13页 |
3. 刑讯逼供的监管的力度不大 | 第13-14页 |
4. 指导思想上的误区 | 第14页 |
5. 其它原因 | 第14-15页 |
(四) 刑讯逼供的危害 | 第15-16页 |
1. 法律权威受到挑战 | 第15页 |
2. 人身权利受到侵害 | 第15-16页 |
二、新《刑诉法》对禁止刑讯逼供规定及不足 | 第16-20页 |
(一) 新《刑诉法》禁止刑讯逼供规定的立法进步 | 第16-19页 |
1. 明确规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 第16-17页 |
2. 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17-18页 |
3. 法院启动证据合法性调查的方式 | 第18页 |
4. 排除非法证据的法律效果与证明标准 | 第18-19页 |
5. 限制预审讯问程序 | 第19页 |
(二) 新《刑诉法》中禁止刑讯逼供规定的立法不足 | 第19-20页 |
1. 缺乏更有针对性地措施 | 第19-20页 |
2. 缺乏审判阶段对非法证据审查的规定 | 第20页 |
三、完善禁止刑讯逼供规定的立法建议 | 第20-26页 |
(一) 将无罪推定作为其依据的原则 | 第21页 |
(二) 赋予律师更多的权利 | 第21-22页 |
(三) 引入举证责任倒置 | 第22页 |
(四) 严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 | 第22-23页 |
(五) 规定对嫌疑人分别实施侦查和羁押 | 第23页 |
(六) 引入沉默权相关制度 | 第23-24页 |
(七) 推行对在押未决犯定期医检制度 | 第24页 |
(八) 实施讯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 第24-25页 |
(九) 增加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规则 | 第25-26页 |
四、对司法应用中禁止刑讯逼供规定适用的建议 | 第26-29页 |
(一)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 第26-27页 |
1. 强化依法办案的观念 | 第26页 |
2. 增强讲究证据的意识 | 第26-27页 |
3. 加强办案过程中确保人权的意识 | 第27页 |
(二) 改善执法环境 | 第27-28页 |
1. 改善审讯环境 | 第27页 |
2. 改善民警工作环境 | 第27页 |
3. 加大科技投入 | 第27-28页 |
(三) 实行侦押分离和侦医分离 | 第28页 |
1. 实现侦查机关和羁押机关分离 | 第28页 |
2. 实现侦查机关和医生分离 | 第28页 |
(四) 完善相关监督救济机制 | 第28-29页 |
1. 规范讯问程序 | 第28-29页 |
2. 完善监督机制 | 第29页 |
3. 完善救济机制 | 第29页 |
结论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