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13-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16-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移动互联网 | 第16页 |
2.1.2 移动即时通讯工具 | 第16页 |
2.1.3 网络谣言 | 第16-17页 |
2.2 网络谣言的分类及其危害 | 第17-20页 |
2.2.1 网络谣言分类 | 第17-18页 |
2.2.2 网络谣言的危害 | 第18-20页 |
2.3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谣言在的传播机制及其特征 | 第20-24页 |
2.3.1 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 | 第20-22页 |
2.3.2 网络谣言的特征 | 第22-24页 |
2.4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4.1 多中心治理 | 第24-26页 |
第3章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谣言治理现状分析 | 第26-38页 |
3.1 网络谣言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及其联动关系 | 第26-30页 |
3.2 网络谣言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3.2.1 薄弱的防范意识 | 第30-31页 |
3.2.2 监测能力不足 | 第31页 |
3.2.3 舆论疏导滞后 | 第31-32页 |
3.2.4 社会联动缺乏 | 第32-33页 |
3.2.5 法律监管缺位 | 第33页 |
3.3 网络谣言治理中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 第33-38页 |
3.3.1 对网络谣言及其危害认识不足 | 第33-34页 |
3.3.2 监测技术落后 | 第34-35页 |
3.3.3 信息公开迟缓不畅导致舆论疏导滞后 | 第35-36页 |
3.3.4 各方主体固守自身利益 | 第36页 |
3.3.5 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法律监管缺失 | 第36-38页 |
第4章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谣言多中心治理对策 | 第38-49页 |
4.1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谣言多中心治理的模式选择 | 第38-39页 |
4.1.1 多中心治理的模式类型 | 第38-39页 |
4.1.2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谣言的治理模式选择 | 第39页 |
4.2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谣言治理的对策 | 第39-49页 |
4.2.1 增强防范意识提升迅速反应能力 | 第39-41页 |
4.2.2 建立协同研判机制强化谣言识别预警能力 | 第41-42页 |
4.2.3 加强信息公开打造诚信清朗的网络秩序 | 第42-45页 |
4.2.4 强化新闻审核完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联动机制 | 第45-46页 |
4.2.5 运用先进技术提升网络谣言的溯源和屏蔽能力 | 第46-47页 |
4.2.6 加强网络秩序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