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施工期竖向变形分析与监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第14-15页
1 绪论第15-23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高层混合结构的工程应用现状第15-16页
        1.2.1 高层混合结构在国外的应用现状第15页
        1.2.2 高层混合结构在国内的应用现状第15-16页
    1.3 高层混合结构的特点第16-19页
        1.3.1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受力特点第16-17页
        1.3.2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施工特点第17-18页
        1.3.3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期间的时变特性第18-19页
    1.4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期间的变形研究现状第19-21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1页
    1.5 问题的提出第21-22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2 竖向变形差的影响因素第23-37页
    2.1 竖向变形差的常用分析方法第23-27页
        2.1.1 一次加载法第23页
        2.1.2 分层加载法第23-24页
        2.1.3 阶段加载施工过程方法第24页
        2.1.4 考虑施工找平对竖向累积变形计算结果的影响第24-27页
    2.2 混凝土早龄期基本力学和变形性能第27-34页
        2.2.1 混凝土早龄期抗压强度发展规律第27-29页
        2.2.2 混凝土早龄期弹性模量发展规律第29-30页
        2.2.3 泊松比第30页
        2.2.4 混凝土徐变第30-32页
        2.2.5 混凝土收缩第32-34页
    2.3 施工期荷载第34-35页
    2.4 核心筒剪力墙超前施工第35-36页
    2.5 加强层及巨型支撑封闭时段第36-37页
3 混合结构体系施工模拟分析第37-61页
    3.1 分析准备第37-43页
        3.1.1 工程概况第37-39页
        3.1.2 SAP2000阶段施工分析简介第39-40页
        3.1.3 各影响因素在SAP2000中的实现第40-42页
        3.1.4 计算工况及假定第42-43页
    3.2 竖向承重构件的变形第43-53页
        3.2.1 加载方式的影响第43-45页
        3.2.2 材料时变特性的影响第45-48页
        3.2.3 筒体超前施工的影响第48-50页
        3.2.4 施工速度的影响第50-51页
        3.2.5 施工荷载的影响第51-53页
    3.3 收缩徐变对构件轴力的影响第53-56页
        3.3.1 外钢管混凝土柱内力第53-54页
        3.3.2 梁的内力第54-56页
    3.4 考虑收缩徐变时框架巨型支撑的封闭方式第56-59页
        3.4.1 支撑立即封闭第57-58页
        3.4.2 支撑延迟封闭第58-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4 结构施工期监测第61-77页
    4.1 引言第61页
    4.2 现场监测方案第61-63页
        4.2.1 监测设备第61-63页
        4.2.2 测点布置第63页
    4.3 监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63-68页
        4.3.1 墙柱应变监测结果与理论值对比分析第64-67页
        4.3.2 梁端应变监测结果与理论值对比分析第67-68页
    4.4 差异分析与模型修正第68-74页
        4.4.1 差异分析第68-69页
        4.4.2 模型修正第69-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7页
5 施工模拟与现场监测对工程施工的指导作用第77-87页
    5.1 引言第77页
    5.2 对竖向构件变形补偿的建议第77-82页
        5.2.1 变形补偿方法第77-78页
        5.2.2 各楼层修正后的补偿值第78-81页
        5.2.3 水平构件安装预调第81-82页
    5.3 对柱间支撑封闭时间的建议第82-83页
    5.4 竖向变形差控制技术第83-85页
        5.4.1 结构设计方面第83-84页
        5.4.2 工程施工措施第84-85页
    5.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6.1 结论第87页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87-88页
    6.3 展望第88-89页
致谢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大跨度简支钢桁梁桥车—桥耦合振动研究
下一篇:冻结粉土中不同成桩方式下基桩长期承载力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