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深水桥梁概况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深水桥梁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2 深水高桩承台连续梁桥动力特性计算 | 第15-28页 |
2.1 结构运动方程 | 第15-16页 |
2.2 结构动力特性 | 第16-17页 |
2.3 动力特性计算 | 第17-27页 |
2.3.1 工程概况 | 第17-19页 |
2.3.2 连续梁桥主梁的模拟 | 第19页 |
2.3.3 连续梁桥动水压力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2.3.4 连续梁桥的群桩基础的模拟 | 第21-22页 |
2.3.5 连续梁桥支座的模拟 | 第22-23页 |
2.3.6 连续梁桥的自振频率及振型 | 第23-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3 深水高桩承台连续梁桥E1地震反应谱分析及抗震评估 | 第28-38页 |
3.1 概述 | 第28页 |
3.2 反应谱法理论 | 第28-31页 |
3.2.1 反应谱法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3.2.2 反应谱法地震反应分析 | 第30-31页 |
3.3 规范反应谱 | 第31-33页 |
3.4 E1地震下深水高桩承台连续梁桥作用效应组合结果 | 第33-34页 |
3.5 E1地震下深水高桩承台连续梁桥桥墩、桩基础抗震验算 | 第34-36页 |
3.6 小结 | 第36-38页 |
4 深水高桩承台连续梁桥E2地震弹塑性响应分析及抗震评估 | 第38-61页 |
4.1 概述 | 第38-39页 |
4.2 多自由度体系动态响应分析的Newmark-β 法 | 第39-41页 |
4.2.1 Newmark-β 法计算原理 | 第39页 |
4.2.2 多自由度体系Newmark-β 法计算过程 | 第39-41页 |
4.2.3 Newmark-β 法的计算精度及稳定性 | 第41页 |
4.3 结构阻尼矩阵的构造 | 第41-42页 |
4.4 结构材料应力—应变曲线 | 第42-44页 |
4.5 弹塑性分析力学模型 | 第44-45页 |
4.6 结构恢复力曲线模型 | 第45-46页 |
4.7 输入地震波的选择 | 第46-49页 |
4.7.1 选波原则 | 第46-47页 |
4.7.2 连续梁桥桥址输入地震波的选择 | 第47-49页 |
4.8 E2地震下连续梁桥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及分析 | 第49-55页 |
4.8.1 E2地震下的纵桥向时程分析结果及分析 | 第49-52页 |
4.8.2 E2地震下的横桥向时程分析结果及分析 | 第52-55页 |
4.9 E2地震下连续梁桥抗震验算 | 第55-59页 |
4.9.1 1 | 第55-57页 |
4.9.2 2 | 第57-59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5 深水高桩承台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及抗震评估 | 第61-77页 |
5.1 概述 | 第61页 |
5.2 减隔震概念 | 第61页 |
5.3 减隔震装置与系统 | 第61-65页 |
5.4 减隔震桥梁分析方法 | 第65-66页 |
5.4.1 反应谱分析法 | 第65页 |
5.4.2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法 | 第65页 |
5.4.3 能力谱分析法 | 第65-66页 |
5.5 基于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的连续梁桥减隔震分析 | 第66-72页 |
5.5.1 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布置 | 第66-67页 |
5.5.2 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参数影响分析 | 第67-72页 |
5.6 基于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的连续梁桥地震响应计算 | 第72-75页 |
5.7 基于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的连续梁桥抗震验算 | 第75-76页 |
5.8 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