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石墨烯纳米带/纳米二氧化锡和二氧化钛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25页
    1.1 引言第9-11页
    1.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11-12页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2-13页
    1.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3-22页
        1.4.1 碳负极材料第13-19页
        1.4.2 二氧化锡负极材料第19-20页
        1.4.3 二氧化钛负极材料第20-22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22-25页
        1.5.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第22-23页
        1.5.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5页
2 实验原料、仪器及方法第25-31页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第25页
    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5-26页
    2.3 样品结构、组分表征方法第26-28页
        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26-27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27页
        2.3.3 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第27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27-28页
        2.3.5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第28页
        2.3.6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第28页
        2.3.7 热重分析第28页
    2.4 电化学研究方法第28-31页
        2.4.1 电极制备与电池组装第28-29页
        2.4.2 循环伏安法第29页
        2.4.3 恒电流充放电法第29-31页
3 石墨烯纳米带/纳米二氧化锡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第31-45页
    3.1 引言第31-32页
    3.2 实验部分第32页
        3.2.1 石墨烯纳米带/纳米二氧化锡的制备第32页
        3.2.2 样品表征第32页
        3.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42页
        3.3.1 扫描电镜分析第32-34页
        3.3.2 Zeta电位分析第34页
        3.3.3 透射电镜分析第34-35页
        3.3.4 X射线衍射分析第35-36页
        3.3.5 拉曼光谱分析第36-37页
        3.3.6 红外光谱分析第37页
        3.3.7 热重分析第37-38页
        3.3.8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第38-39页
        3.3.9 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第39-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5页
4 石墨烯纳米带/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第45-59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实验部分第45-46页
        4.2.1 石墨烯纳米带/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第45-46页
        4.2.2 样品表征及性能测试第46页
        4.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6-56页
        4.3.1 石墨烯纳米带与商业二氧化钛的Zeta电位分析第46-47页
        4.3.2 石墨烯纳米带/纳米二氧化钛复合物的合成过程第47页
        4.3.3 扫描电镜分析第47-48页
        4.3.4 热重分析第48-49页
        4.3.5 X射线衍射分析第49-50页
        4.3.6 拉曼光谱分析第50-51页
        4.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51-52页
        4.3.8 透射电镜分析第52-53页
        4.3.9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53-54页
        4.3.10 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第54-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9页
5 石墨烯纳米带/二氧化锡@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第59-73页
    5.1 引言第59-60页
    5.2 实验部分第60页
        5.2.1 二氧化锡空心球的制备第60页
        5.2.2 二氧化锡@二氧化钛复合物的制备第60页
        5.2.3 二氧化锡@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带复合物的制备第60页
        5.2.4 样品表征第60页
        5.2.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0-72页
        5.3.1 扫描电镜分析第60-61页
        5.3.2 石墨烯纳米带与二氧化锡@二氧化钛复合物的Zeta电位分析第61-62页
        5.3.3 X射线衍射分析第62-63页
        5.3.4 透射电镜分析第63-64页
        5.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64-65页
        5.3.6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65-66页
        5.3.7 热重分析第66页
        5.3.8 电化学特性分析第66-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致谢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91页
附录第91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1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明的专利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被动式桥梁桩基托换方案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深水高桩承台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