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铅离子的危害及检测方法 | 第9-11页 |
1.1.1 铅离子的危害 | 第9-10页 |
1.1.2 铅离子的检测方法 | 第10-11页 |
1.2 介孔硅材料简介 | 第11-14页 |
1.2.1 介孔硅材料的功能化 | 第11-13页 |
1.2.2 功能化介孔硅材料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 分子(离子)印迹技术简介 | 第14-16页 |
1.3.1 分子(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1.3.3 基于多功能固相载体材料的表面印迹技术 | 第15-16页 |
1.4 基于介孔硅材料的表面印迹技术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1 选择性分离和检测重金属离子 | 第16-17页 |
1.4.2 在生物医药上的应用 | 第17页 |
1.5 基于量子点的电致化学发光 | 第17-20页 |
1.5.1 量子点概述 | 第17-18页 |
1.5.2 量子点的表面修饰 | 第18页 |
1.5.3 基于量子点的电致化学发光 | 第18-19页 |
1.5.4 基于量子点的ECL技术的应用 | 第19-20页 |
1.6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基于双吡唑功能化的铅离子印迹介孔硅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22-33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2.1 仪器和试剂 | 第23页 |
2.2.2 功能单体(DPP)的合成 | 第23-24页 |
2.2.3 基于双吡唑功能单体的铅配合物(DPP-Pb)的合成 | 第24页 |
2.2.4 双吡唑功能化的铅离子印迹介孔硅材料的合成 | 第24-25页 |
2.3 铅印迹材料的表征分析 | 第25-31页 |
2.3.1 红外图谱分析 | 第26-27页 |
2.3.2 固态硅谱和碳谱 | 第27-28页 |
2.3.3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 | 第28-29页 |
2.3.4 能量色散X射线 | 第29页 |
2.3.5 氮气吸附脱附实验 | 第29-31页 |
2.3.6 小角X射线衍射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铅离子印迹介孔硅材料吸附性能的研究及其在水样分析中的应用 | 第33-49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7页 |
3.2.1 仪器和试剂 | 第34页 |
3.2.2 吸附性能实验 | 第34-35页 |
3.2.3 选择性研究 | 第35-36页 |
3.2.4 Pb-IIMS-MCM-41 的循环实验 | 第36页 |
3.2.5 铅离子印迹介孔硅材料在水样分析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8页 |
3.3.1 pH值对铅离子印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洗脱剂的选择 | 第38页 |
3.3.3 吸附量和吸附动力学的考察 | 第38-42页 |
3.3.4 选择性研究 | 第42-44页 |
3.3.5 Pb-IIMS-MCM-41 印迹材料循环使用性能 | 第44-46页 |
3.3.6 Pb-IIMS-MCM-41 印迹材料在水样分析中的应用 | 第46-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巯基丙酸包被的CdSe量子点的合成及对铅离子检测 | 第49-59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4.2.1 仪器和试剂 | 第49-50页 |
4.2.2 CdSe量子点的合成 | 第50页 |
4.2.3 CdSe量子点的表征 | 第50-51页 |
4.2.4 CdSe量子点ECL信号对水中铅离子的响应 | 第51页 |
4.2.5 选择性研究 | 第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4.3.1 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51-53页 |
4.3.2 CdSe量子点的表征 | 第53-55页 |
4.3.3 CdSe 量子点 ECL 性能检测及条件的优化 | 第55-56页 |
4.3.4 基于CdSe量子点的液相ECL对铅离子的检测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