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隧道施工事故发生机理分析 | 第14-23页 |
2.1 事故致因理论 | 第14-16页 |
2.1.1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 | 第14-15页 |
2.1.2 事故致因理论 | 第15-16页 |
2.2 事故发生机理模型 | 第16-18页 |
2.3 隧道施工事故发生机理 | 第18-23页 |
2.3.1 隧道工程调查 | 第18-19页 |
2.3.2 隧道工程施工特征 | 第19页 |
2.3.3 隧道工程施工常见事故模式 | 第19-21页 |
2.3.4 隧道施工中引起事故的原因 | 第21-23页 |
第三章 隧道施工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3-29页 |
3.1 风险的定义 | 第23页 |
3.2 风险识别 | 第23-25页 |
3.2.1 风险识别的含义 | 第23-24页 |
3.2.2 风险识别的原则 | 第24页 |
3.2.3 风险识别的方法 | 第24-25页 |
3.3 风险评价 | 第25-28页 |
3.3.1 风险评价的定义 | 第25页 |
3.3.2 风险评价的目的 | 第25-26页 |
3.3.3 风险评价的方法 | 第26-28页 |
3.4 风险决策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分组变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29-40页 |
4.1 层次分析法 | 第29-30页 |
4.2 层次分析法在隧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第30-33页 |
4.2.1 风险评估模型 | 第31-32页 |
4.2.2 风险评估判断矩阵 | 第32页 |
4.2.3 相对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 第32-33页 |
4.3 风险等级标准 | 第33-35页 |
4.4 权重向量的优化改进 | 第35-39页 |
4.4.1 分组变权的思想 | 第35-36页 |
4.4.2 分组变权公理化定义 | 第36页 |
4.4.3 分组变权综合评估模型 | 第36-39页 |
4.5 层次分析——分组变权综合评价过程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工程实例 | 第40-59页 |
5.1 中天山隧道工程概况 | 第40-41页 |
5.1.1 工程概况 | 第40页 |
5.1.2 工程地质 | 第40-41页 |
5.1.3 水文地质特征 | 第41页 |
5.2 中天山隧道施工特点 | 第41-42页 |
5.2.1 施工方法优化及实施 | 第41-42页 |
5.3 基于层次分析法——分组变权法的隧道施工风险综合评价 | 第42-56页 |
5.3.1 隧道风险源识别与分析 | 第42-47页 |
5.3.2 隧道施工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7-49页 |
5.3.3 构建各层次间两两判断矩阵 | 第49-56页 |
5.4 工程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 第56-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