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管理论文

基于层次分析和分组变权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研究的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隧道施工事故发生机理分析第14-23页
    2.1 事故致因理论第14-16页
        2.1.1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第14-15页
        2.1.2 事故致因理论第15-16页
    2.2 事故发生机理模型第16-18页
    2.3 隧道施工事故发生机理第18-23页
        2.3.1 隧道工程调查第18-19页
        2.3.2 隧道工程施工特征第19页
        2.3.3 隧道工程施工常见事故模式第19-21页
        2.3.4 隧道施工中引起事故的原因第21-23页
第三章 隧道施工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第23-29页
    3.1 风险的定义第23页
    3.2 风险识别第23-25页
        3.2.1 风险识别的含义第23-24页
        3.2.2 风险识别的原则第24页
        3.2.3 风险识别的方法第24-25页
    3.3 风险评价第25-28页
        3.3.1 风险评价的定义第25页
        3.3.2 风险评价的目的第25-26页
        3.3.3 风险评价的方法第26-28页
    3.4 风险决策第28-29页
第四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分组变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第29-40页
    4.1 层次分析法第29-30页
    4.2 层次分析法在隧道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第30-33页
        4.2.1 风险评估模型第31-32页
        4.2.2 风险评估判断矩阵第32页
        4.2.3 相对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第32-33页
    4.3 风险等级标准第33-35页
    4.4 权重向量的优化改进第35-39页
        4.4.1 分组变权的思想第35-36页
        4.4.2 分组变权公理化定义第36页
        4.4.3 分组变权综合评估模型第36-39页
    4.5 层次分析——分组变权综合评价过程第39-40页
第五章 工程实例第40-59页
    5.1 中天山隧道工程概况第40-41页
        5.1.1 工程概况第40页
        5.1.2 工程地质第40-41页
        5.1.3 水文地质特征第41页
    5.2 中天山隧道施工特点第41-42页
        5.2.1 施工方法优化及实施第41-42页
    5.3 基于层次分析法——分组变权法的隧道施工风险综合评价第42-56页
        5.3.1 隧道风险源识别与分析第42-47页
        5.3.2 隧道施工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47-49页
        5.3.3 构建各层次间两两判断矩阵第49-56页
    5.4 工程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第56-59页
第六章 结论第59-61页
    6.1 结论第59-60页
    6.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皮带出渣条件下TBM掘进与衬砌同步施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跨铁路曲线桥水平转体施工及监控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