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理学论文--新陈代谢与营养论文

下丘脑神经肽(NPY、AgRP、POMC、CART)在大绒鼠体重和能量代谢中调节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下丘脑神经肽基因表达量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第12-17页
        1.1.1 NPY第13-14页
        1.1.2 AgRP第14-15页
        1.1.3 POMC第15页
        1.1.4 CART第15-16页
        1.1.5 瘦素及其与神经肽作用第16-17页
    1.2 大绒鼠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第17-22页
        1.2.1 大绒鼠栖息地横断山区介绍第17-18页
        1.2.2 大绒鼠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第18-22页
第2章 下丘脑神经肽基因表达量对大绒鼠体重和能量代谢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第22-33页
    2.1 前言第22-23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23-26页
        2.2.1 实验动物第34-35页
        2.2.2 食物摄入量测定第35-24页
        2.2.3 体脂重量的测定第24页
        2.2.4 血清瘦素含量的测定第24-46页
        2.2.5 下丘脑神经肽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第46-48页
        2.2.6 统计分析第48-26页
    2.3 结果第26-31页
        2.3.1 体重、体脂和摄入能第26-48页
        2.3.2 瘦素含量和下丘脑表达量第48-31页
    2.4 讨论第31-33页
第3章 下丘脑神经肽基因表达量在冷驯化条件下对大绒鼠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影响第33-44页
    3.1 前言第33-34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34-37页
        3.2.1 实验动物第34-35页
        3.2.2 食物摄入量测定第35页
        3.2.3 体脂重量的测定第35页
        3.2.4 血清瘦素含量的测定第35-46页
        3.2.5 下丘脑神经肽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第46-37页
        3.2.6 统计分析第37页
    3.3 结果第37-41页
        3.3.1 体重、体脂和摄入能第37页
        3.3.2 瘦素含量和下丘脑表达量第37-41页
    3.4 讨论第41-44页
第4章 下丘脑神经肽基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大绒鼠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影响第44-54页
    4.1 前言第44-45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45-48页
        4.2.1 实验动物第45页
        4.2.2 食物摄入量测定第45页
        4.2.3 体脂重量的测定第45-46页
        4.2.4 血清瘦素含量的测定第46页
        4.2.5 下丘脑神经肽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第46-48页
        4.2.6 统计分析第48页
    4.3 结果第48-52页
        4.3.1 体重、体脂和摄入能第48页
        4.3.2 瘦素含量和下丘脑表达量第48-52页
    4.4 讨论第52-54页
第5章 下丘脑神经肽基因表达量在限食条件下对大绒鼠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影响第54-63页
    5.1 前言第54-55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55-58页
        5.2.1 实验动物第55-56页
        5.2.2 体脂重量的测定第56页
        5.2.3 血清瘦素含量的测定第56页
        5.2.4 下丘脑神经肽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第56-58页
        5.2.5 统计分析第58页
    5.3 结果第58-61页
        5.3.1 体重和体脂第58页
        5.3.2 瘦素含量和下丘脑表达量第58-61页
    5.4 讨论第61-63页
第6章 温度、光照和食物对大绒鼠体重和下丘脑神经肽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第63-74页
    6.1 前言第63-64页
    6.2 材料和方法第64-67页
        6.2.1 实验动物第64页
        6.2.2 体脂重量的测定第64-65页
        6.2.3 血清瘦素含量的测定第65页
        6.2.4 下丘脑神经肽基因表达量的测定第65-67页
        6.2.5 统计分析第67页
    6.3 结果第67-71页
        6.3.1 体重和体脂第67-68页
        6.3.2 瘦素含量和下丘脑表达量第68-71页
    6.4 讨论第71-74页
第7章 结论第74-75页
附录A第75-81页
参考文献第81-9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帕霉素抑制镉激活神经细胞mTORC1/2和MAPKs信号通路抗凋亡分子机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PGC-1α的外周生物时钟和能量代谢整合调控网络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