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和综述 | 第10-17页 |
1 稀土元素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 稀土元素的概念 | 第10页 |
1.2 稀土元素的分布 | 第10页 |
1.3 稀土元素的应用 | 第10-11页 |
1.4 稀土元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11-12页 |
1.5 稀土元素对人体及动植物体健康的影响 | 第12页 |
2 稀土元素的植物生理学效应 | 第12-17页 |
2.1 稀土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富集 | 第12页 |
2.2 稀土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 第12-13页 |
2.3 稀土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赋存形态 | 第13页 |
2.4 稀土元素对植物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3页 |
2.5 稀土元素对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13-14页 |
2.6 稀土元素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 | 第14页 |
2.7 稀土元素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14页 |
2.8 稀土元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4-15页 |
2.9 稀土元素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15页 |
2.10 稀土元素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铽在紫背浮萍体内的积累及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17-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4页 |
1.1 植物材料采集、培养与实验处理 | 第17页 |
1.2 叶片损伤分析 | 第17页 |
1.3 亚细胞组分分离与Tb含量测定 | 第17-18页 |
1.4 生理指标 | 第18-21页 |
1.5 超微结构观察 | 第21页 |
1.6 蛋白质组学检测 | 第21-23页 |
1.7 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9页 |
2.1 叶片损伤分析 | 第24-25页 |
2.2 亚细胞分布 | 第25-26页 |
2.3 营养元素 | 第26-27页 |
2.4 光合色素 | 第27页 |
2.5 MDA含量 | 第27-28页 |
2.6 活性氧变化 | 第28-29页 |
2.7 抗氧化酶活性 | 第29-32页 |
2.8 小分子保护物质 | 第32-33页 |
2.9 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33-34页 |
2.10 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34-38页 |
2.11 超微结构观察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4页 |
3.1 Tb在紫背浮萍体内的积累以及毒理学效应分析 | 第39-40页 |
3.2 Tb处理紫背浮萍差异表达蛋白功能分析 | 第40-44页 |
第三章 钕对紫背浮萍的毒理学效应研究 | 第44-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1.1 植物材料采集、培养与实验处理 | 第44页 |
1.2 叶片损伤分析 | 第44页 |
1.3 生理指标 | 第44页 |
1.4 脂肪酸含量 | 第44页 |
1.5 类囊体膜多肽组分 | 第44-46页 |
1.6 超微结构观察 | 第46页 |
1.7 统计分析 | 第46-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8页 |
2.1 叶片损伤分析 | 第47-48页 |
2.2 光合色素 | 第48页 |
2.3 MDA含量 | 第48-49页 |
2.4 活性氧 | 第49-50页 |
2.5 抗氧化酶活性 | 第50-52页 |
2.6 小分子保护物质 | 第52-54页 |
2.7 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54-55页 |
2.8 脂肪酸含量 | 第55-56页 |
2.9 类囊体膜多肽组分变化 | 第56页 |
2.10 类囊体膜室温荧光发射光谱变化 | 第56-57页 |
2.11 超微结构观察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61页 |
论文小结 | 第61-62页 |
附录A 相关蛋白质名称 | 第62-69页 |
附录B 缩略表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