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3 研究体系和内容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2.1 需求更新 | 第15-16页 |
2.2 供应链的二次订购和订单分配 | 第16-19页 |
2.2.1 二次订购 | 第16-18页 |
2.2.2 订单分配 | 第18-19页 |
2.3 行为因素研究 | 第19-20页 |
2.3.1 理性预期与理性预期均衡 | 第19页 |
2.3.2 质量监督和服务质量承诺 | 第19-20页 |
2.4 绩效评价和评价方法 | 第20-23页 |
2.4.1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0-22页 |
2.4.2 供应链绩效评价 | 第22-23页 |
2.4.3 供应商选择 | 第23页 |
2.5 总结 | 第23-26页 |
2.5.1 需求更新和理性预期条件下的二次订购 | 第23页 |
2.5.2 需求更新和质量承诺条件下的二次订购 | 第23-24页 |
2.5.3 需求更新和两次分配机会下的订单分配 | 第24-25页 |
2.5.4 需求更新条件下的供应链绩效评价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需求更新和理性预期条件下的二次订购模式选择 | 第26-51页 |
3.1 问题的提出 | 第26-27页 |
3.2 模型假设及理性预期约束条件 | 第27-32页 |
3.2.1 决策过程 | 第27-28页 |
3.2.2 模型假设及参数 | 第28-30页 |
3.2.3 理性预期约束条件 | 第30-31页 |
3.2.4 需求更新 | 第31-32页 |
3.3 模型Ⅰ——二次订购模式1 | 第32-36页 |
3.3.1 集成商的期望利润 | 第32-34页 |
3.3.2 提供商的期望利润 | 第34-36页 |
3.4 模型Ⅱ(二次订购模式2)的构建及其与模型Ⅰ的比较 | 第36-42页 |
3.4.1 新增的假设 | 第36页 |
3.4.2 集成商的期望利润 | 第36-38页 |
3.4.3 提供商的期望利润 | 第38页 |
3.4.4 两个模型的比较 | 第38-42页 |
3.5 数值分析 | 第42-48页 |
3.5.1 ζ对期望利润的影响 | 第42-44页 |
3.5.2 α对期望利润的影响 | 第44-46页 |
3.5.3 v_1对期望利润的影响 | 第46-48页 |
3.6 主要结论和管理学内涵 | 第48-51页 |
3.6.1 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3.6.2 对管理者的意义 | 第49页 |
3.6.3 对研究者的意义 | 第49页 |
3.6.4 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 第49-51页 |
第四章 需求更新和质量承诺条件下的二次采购模型 | 第51-77页 |
4.1 问题的提出 | 第51-52页 |
4.2 问题描述和模型假设 | 第52-55页 |
4.2.1 问题描述和事件序列 | 第52-53页 |
4.2.2 模型假设和参数 | 第53-55页 |
4.3 模型建立和求解 | 第55-64页 |
4.3.1 提供商和集成商的期望利润函数 | 第55-57页 |
4.3.2 模型求解 | 第57-64页 |
4.4 数值分析 | 第64-74页 |
4.4.1 基础数据 | 第64页 |
4.4.2 M,x_e,ω_0等对集成商最优订购量的影响 | 第64-67页 |
4.4.3 M,x_e,ω_0等对集成商期望利润的影响 | 第67-70页 |
4.4.4 M,x_e,ω_0等对提供商期望利润的影响 | 第70-73页 |
4.4.5 定理4-2的验证 | 第73-74页 |
4.4.6 定理4-3的验证 | 第74页 |
4.4.7 讨论 | 第74页 |
4.5 结论和内涵 | 第74-77页 |
4.5.1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4.5.2 管理学内涵 | 第75-76页 |
4.5.3 未来展望和研究局限 | 第76-77页 |
第五章 需求更新和两次分配机会下的订单分配模型 | 第77-98页 |
5.1 问题的提出 | 第77-78页 |
5.2 问题描述 | 第78-81页 |
5.2.1 基本假设和决策过程 | 第78-80页 |
5.2.2 参数 | 第80-81页 |
5.3 模型建立与求解 | 第81-88页 |
5.3.1 需求更新前的第一次任务分配模型 | 第81-85页 |
5.3.2 需求更新后 | 第85-86页 |
5.3.3 考虑需求更新的双层规划分配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 第86-88页 |
5.4 数值分析 | 第88-96页 |
5.4.1 基础参数设置 | 第88-90页 |
5.4.2 提供商i提供给集成商的专用能力M_i对任务分配的影响 | 第90-92页 |
5.4.3 需求更新时间t对任务分配的影响 | 第92-94页 |
5.4.4 集成商的单位惩罚成本k_i对任务分配的影响 | 第94-96页 |
5.5 主要结论和管理学内涵 | 第96-98页 |
5.5.1 主要结论 | 第96页 |
5.5.2 管理学内涵 | 第96-98页 |
第六章 考虑需求更新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 | 第98-112页 |
6.1 问题的提出 | 第98-99页 |
6.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99-104页 |
6.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99-100页 |
6.2.2 一般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00页 |
6.2.3 需求更新对指标体系的影响 | 第100-104页 |
6.2.4 指标数据处理 | 第104页 |
6.3 模型计算方法 | 第104-107页 |
6.3.1 常见的综合绩效评价方法 | 第104-105页 |
6.3.2 绩效评价方法 | 第105-107页 |
6.4 算例分析 | 第107-111页 |
6.4.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108-109页 |
6.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评价值 | 第109-110页 |
6.4.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110-111页 |
6.5 总结和展望 | 第111-11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4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12-113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7页 |
附录 | 第127-15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58-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