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仁果类论文--苹果论文

几种新型苹果矮化砧木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8-11页
1 前言第11-19页
    1.1 实现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主要途径第11-12页
        1.1.1 采用短枝型品种第11页
        1.1.2 应用矮化技术第11-12页
        1.1.3 使用矮化砧木第12页
    1.2 苹果矮化砧木利用概况第12-13页
        1.2.1 发达国家矮化砧木利用概况第12页
        1.2.2 我国矮化砧木利用概况第12-13页
    1.3 苹果矮化自根砧的繁殖技术第13-14页
        1.3.1 压条繁殖第13-14页
        1.3.2 扦插繁殖第14页
        1.3.3 组织培养第14页
    1.4 苹果矮化砧木组织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4-17页
        1.4.1 基因型第15页
        1.4.2 基本培养基第15页
        1.4.3 植物生长调节剂第15-16页
        1.4.4 培养条件第16-17页
    1.5 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及玻璃化问题第17-18页
        1.5.1 褐化第17页
        1.5.2 玻璃化第17-18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8-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3页
    2.1 试验材料第19页
    2.2 试验方法第19-23页
        2.2.1 试材处理第19页
        2.2.2 外植体的灭菌第19页
        2.2.3 不同浓度 6-BA对启动培养的影响第19-20页
        2.2.4 继代试验第20页
        2.2.5 生根培养第20页
        2.2.6 组培苗驯化移栽第20-21页
        2.2.7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第21-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42页
    3.1 诱导培养第23-24页
        3.1.1 HgCl2杀菌时间对外植体成活率的影响第23页
        3.1.2 采样时期及外植体类型对外植体接种成活率的影响第23-24页
        3.1.3 6-BA浓度对芽诱导的影响第24页
        3.1.4 维生素C对接种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第24页
    3.2 增殖培养第24-27页
        3.2.1 6-BA与NAA配比对砧木组培苗增殖的影响第24-26页
        3.2.2 不同浓度PVA对111号砧木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第26-27页
    3.3 生根培养第27-30页
        3.3.1 IAA与IBA配比对 713150 砧木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第27-28页
        3.3.2 IAA与IBA配比对111号砧木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第28-29页
        3.3.3 IBA浓度对6号砧木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第29-30页
    3.4 驯化移栽第30-32页
        3.4.1 IBA浓度与处理时间对6号组培苗瓶外生根成活率的影响第30-31页
        3.4.2 生根培养与炼苗时间对6号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第31-32页
    3.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组培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第32-37页
        3.5.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 713150 组培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第32-35页
        3.5.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111组培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第35-36页
        3.5.3 不同浓度PVA对111号组培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第36-37页
    3.6 不同 6-BA与NAA配比对组培苗内源激素的影响第37-42页
        3.6.1 不同 6-BA与NAA配比对 713150 组培苗内源激素的影响第37-38页
        3.6.2 内源激素与 713150 组培苗增殖系数和苗高的相关性第38-39页
        3.6.3 不同 6-BA与NAA配比对111号组培苗内源激素的影响第39-40页
        3.6.4 内源激素与111组培苗增殖系数和苗高的相关性第40页
        3.6.5 不同PVA含量对111号组培苗内源激素的影响第40-41页
        3.6.6 PVA处理的111号组培苗内源激素与生长状态指标的相关性第41-42页
4 讨论第42-47页
    4.1 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及玻璃化问题第42-43页
        4.1.1 外植体接种褐化问题第42页
        4.1.2 组培苗的玻璃化问题第42-43页
    4.2 生根培养第43-44页
        4.2.1 生根培养基的选择第43页
        4.2.2 暗培养对生根的影响第43-44页
        4.2.3 瓶内外诱导生根第44页
    4.3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组培苗酶活性的影响第44-45页
    4.4 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组培苗内源激素的影响第45-47页
        4.4.1 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组培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第45页
        4.4.2 组培苗生长状态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第45-47页
5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附录第53-57页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村社自主性的乡村转型与空间重构研究--以河南信阳郝堂村为例
下一篇:撤县(市)设区不同划界模式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