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

基于村社自主性的乡村转型与空间重构研究--以河南信阳郝堂村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缘起第12-13页
        1.1.1 背景:政府与市场助推乡村转型发展第12页
        1.1.2 现实:权力和资本下乡存在转型隐忧第12-13页
        1.1.3 破局:提升乡村主体地位与内生力量第13页
    1.2 研究对象与案例选取第13-15页
        1.2.1 研究对象界定第13-14页
        1.2.2 研究案例选取第14-15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第16页
    1.5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6 研究框架第17-18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研究进展第18-27页
    2.1 基本概念内涵第18-19页
        2.1.1 乡村转型第18页
        2.1.2 乡村空间重构第18-19页
    2.2 国外乡村转型与空间重构的相关研究第19-21页
        2.2.1 乡村转型发展研究第19-20页
        2.2.2 乡村转型的影响因素第20-21页
        2.2.3 乡村转型的空间效应第21页
    2.3 国内乡村转型与空间重构的相关研究第21-24页
        2.3.1 乡村转型的阶段划分第21-22页
        2.3.2 乡村转型的时空特征第22-23页
        2.3.3 乡村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第23-24页
    2.4 启示与借鉴第24-27页
        2.4.1 启示第24-25页
        2.4.2 借鉴第25-27页
第三章 当前乡村转型与空间重构的模式与隐忧第27-38页
    3.1 乡村转型与空间重构的主导模式第27-33页
        3.1.1 地方政府主导模式第27-29页
        3.1.2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模式第29-32页
        3.1.3 成效第32-33页
    3.2 乡村转型与空间重构背后的隐忧第33-36页
        3.2.1 乡村主体性危机显现第33-34页
        3.2.2 农民部分权益受损第34页
        3.2.3 乡村空间文化异化第34-36页
    3.3 问题根源分析第36-38页
        3.3.1 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农民主体意识淡薄第36页
        3.3.2 权力与资本利益集团化,农民组织松散第36-37页
        3.3.3 外来文化入侵,乡村本体价值认知不足第37-38页
第四章 村社自主性导向下的乡村发展与空间重构第38-52页
    4.1 村社自主性内涵第38-42页
        4.1.1 村社自主性的理论渊源第38-39页
        4.1.2 村社自主性的基本内涵第39-42页
    4.2 乡村发展转型中村社自主性的引入第42-44页
        4.2.1 乡村发展模式的转型第42-43页
        4.2.2 村社自主性导向下的乡村发展转型思路第43-44页
    4.3 村社自主性导向下的乡村转型与空间重构路径第44-52页
        4.3.1 重塑村社共同体,强化乡村主体地位第45-47页
        4.3.2 创新发展集体经济,推动乡村经济增长第47-49页
        4.3.3 村社主导资源配置,优化乡村空间格局第49-52页
第五章 实证研究——以信阳郝堂为例第52-71页
    5.1 郝堂村基本概况与发展阶段第52-54页
        5.1.1 基本概况第52-53页
        5.1.2 发展阶段第53-54页
    5.2 政府和社会组织引导阶段郝堂村转型发展的困境与转折第54-59页
        5.2.1 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成为乡村转型发展的触媒第54-55页
        5.2.2 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引导乡村转型发展的困境第55-57页
        5.2.3 外发促内生下的组织响应与建构成为转折点第57-59页
    5.3 村社组织主导阶段郝堂村转型发展与空间重构第59-71页
        5.3.1 多元化村社组织成为乡村转型发展的主导力量第59-60页
        5.3.2 村社内部资源重组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结构重塑第60-65页
        5.3.3 村社组织引导与农民利益诉求重构乡村空间第65-7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4页
    6.1 主要结论第71-72页
        6.1.1 政府与市场主导推动乡村发展转型忽略了乡村主体性的建构第71页
        6.1.2 村社自主性的引入有助于乡村的可持续转型发展与空间重构第71页
        6.1.3 重塑村社共同体,强化村社在乡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第71-72页
        6.1.4 创新合作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乡村经济的持续增长第72页
        6.1.5 集体决策实现资源配置方式转变,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第72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72-73页
        6.2.1 视角的创新第72-73页
        6.2.2 内容的创新第73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图表目录第80-82页
致谢第82-83页
附录:受访者相关信息第83-84页
作者简历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H40中间砧苹果苗假植期间失水原因研究
下一篇:几种新型苹果矮化砧木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