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网络文化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引言第11-14页
    (一) 研究缘起第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三) 研究方法第13页
        1. 文献研究法第13页
        2. 比较研究法第13页
        3. 学科交叉法第13页
    (四) 创新之处第13-14页
一、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阐释第14-21页
    (一) 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涵与特征第14-16页
        1. 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第14-15页
        2. 意识形态的内涵与特征第15-16页
    (二) 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互动第16-17页
        1. 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16-17页
        2. 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化具有引导和控制的作用第17页
    (三) 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贯通第17-21页
        1. 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统一第17-19页
        2. 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渗透第19-21页
二、网络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第21-30页
    (一) 网络文化发展对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的机遇第21-24页
        1. 有助于拓宽主流意识形态的覆盖范围,扩大影响力第21-22页
        2. 有助于丰富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资源,提升有效性第22-23页
        3. 有助于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增强认同感第23-24页
    (二) 网络文化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出的挑战第24-30页
        1. 网络文化自身特征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负面影响第24-25页
        2. 国际网络信息霸权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严重威胁第25-27页
        3. 西方网络文化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不断挑战第27-28页
        4. 国内多元网络文化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严重冲击第28-30页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巩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选择第30-39页
    (一) 不断深化改革,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基础第30-32页
        1. 在“富强”上下功夫,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经济基础第30页
        2. 在“民主”上下功夫,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基础第30-31页
        3. 在“文明”上下功夫,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基础第31页
        4. 在“和谐”上下功夫,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社会基础第31页
        5. 在“生态”上下功夫,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环境基础第31-32页
    (二) 推进理论创新,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第32-33页
        1. 不忘初心,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第32页
        2. 坚持主导,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多元文化的关系第32-33页
        3. 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第33页
    (三) 创新传播方式,增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第33-35页
        1. 加快建设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站第33-34页
        2. 积极搭建畅通民声民意的网络公众平台第34-35页
        3. 充分发挥手机新媒体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第35页
        4. 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语言表达的传播方式第35页
    (四)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管理第35-37页
        1. 凸显立法监管第36页
        2. 重视技术监管第36-37页
        3. 加强制度监管第37页
    (五) 提升国际话语权,扩大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第37-39页
        1. 积极构建汉语对外传播体系第37页
        2. 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话语网站第37-38页
        3. 扩大国际网络合作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附录第44-49页
后记第49-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约谈法治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相流的机场场面滑行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