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3页 |
| ·DHA 简介 | 第11-18页 |
| ·DHA 的结构 | 第11页 |
| ·DHA 功能 | 第11-14页 |
| ·DHA 的来源 | 第14-18页 |
| ·深海微藻发酵生产DHA | 第18-22页 |
| ·深海微藻发酵生产DHA 的优点 | 第18-19页 |
| ·深海微藻产DHA 的方式 | 第19-22页 |
| ·培养条件对微藻生长和产DHA 的影响 | 第22-25页 |
| ·光照 | 第22页 |
| ·温度 | 第22页 |
| ·盐度 | 第22-23页 |
| ·发酵周期 | 第23页 |
| ·溶氧量 | 第23页 |
| ·pH 值 | 第23页 |
| ·碳氮比 | 第23-24页 |
| ·氯化钠 | 第24页 |
| ·DHA 合成的前体物质 | 第24-25页 |
| ·其它因素 | 第25页 |
| ·稀土元素对深海微藻生长和产DHA 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植物激素对深海微藻生长和产DHA 的影响 | 第26-28页 |
| ·发酵方式 | 第28-30页 |
| ·分批发酵 | 第28-29页 |
| ·补料发酵 | 第29-30页 |
| ·连续培养 | 第30页 |
| ·国内外的研究形式和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0-33页 |
|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第30-3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1-32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33-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 ·主要试剂和设备 | 第33-34页 |
| ·基础培养基 | 第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42页 |
| ·隐甲藻培养 | 第34-35页 |
| ·DHA 检测 | 第35-36页 |
| ·DHA 的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 ·培养基优化方法 | 第37-38页 |
| ·实验组处理方法 | 第38页 |
| ·酶活检测 | 第38-40页 |
| ·发酵罐的控制 | 第40页 |
| ·相对质量校正因子F 的测定 | 第40页 |
| ·隐甲藻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0-41页 |
| ·残糖的测定 | 第41页 |
| ·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隐甲藻产DHA 的培养基优化 | 第42-50页 |
| ·相对质量校正因子F | 第42页 |
| ·基础培养基中隐甲藻生长曲线和DHA 合成曲线 | 第42-43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43-44页 |
| ·Packett-Burman | 第44-45页 |
| ·最陡爬坡实验 | 第45-46页 |
| ·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 | 第46-48页 |
| ·培养基优化后隐甲藻的生长和DHA 产量参数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稀土元素和植物激素对隐甲藻生长和产DHA 影响 | 第50-64页 |
| ·稀土元素对隐甲藻生长和产DHA 的影响 | 第50-55页 |
| ·四种稀土元素对隐甲藻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50页 |
| ·四种稀土元素对隐甲藻产DHA 和脂质积累的影响 | 第50-53页 |
| ·Ce~(~(3+))与La~(3+)配合使用对隐甲藻生长与产DHA 的影响 | 第53-55页 |
| ·植物激素对隐甲藻生长和产DHA 的影响 | 第55-60页 |
| ·IAA,GA,6-BA 对隐甲藻的生长和 DHA 产量的影响 | 第55-59页 |
| ·NAA,IBA,KT 对隐甲藻的生长和DHA 产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 ·IAA 和KT 联合使用对隐甲藻生长与产DHA 的影响 | 第60-62页 |
| ·IAA 和KT 配合比例对隐甲藻生长与DHA 产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 ·IAA 和KT 配合使用量对隐甲藻生长与DHA 产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五章 2L 发酵罐培养隐甲藻生产DHA 的研究 | 第64-68页 |
| ·分批和补料发酵 | 第64-67页 |
| ·分批发酵 | 第64-65页 |
| ·补料发酵 | 第65-66页 |
| ·植物激素处理后补料发酵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