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3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3-19页 |
2.1 小肿块乳腺癌的诊断 | 第13-15页 |
2.1.1 临床查体 | 第13-14页 |
2.1.2 乳腺钼靶X线摄影 | 第14页 |
2.1.3 乳腺超声 | 第14-15页 |
2.1.4 计算机体层扫描(CT) | 第15页 |
2.1.5 磁共振成像(MRI) | 第15页 |
2.1.6 病理学检查 | 第15页 |
2.2 小肿块乳腺癌的治疗 | 第15-18页 |
2.2.1 小肿块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 第16页 |
2.2.2 小肿块乳腺癌的辅助治疗 | 第16-18页 |
2.3 小肿块乳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第3章 材料及方法 | 第19-22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3.1.1 纳入标准 | 第19页 |
3.1.2 排除标准 | 第19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3.3 ER、PR、HER-2、Ki-67的判断标准 | 第20页 |
3.4 分子分型 | 第20-21页 |
3.5 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 | 第21页 |
3.6 统计方法 | 第21-22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 | 第22-34页 |
4.1 每年诊治小肿块乳腺癌病例数量分布 | 第24-25页 |
4.2 临床病理特征与小肿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 | 第25-32页 |
4.2.1 年龄与小肿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第25-26页 |
4.2.2 月经状况与小肿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第26页 |
4.2.3 病灶分布与小肿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第26-27页 |
4.2.4 密集点状钙化灶与小肿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第27页 |
4.2.5 肿块大小与小肿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第27-28页 |
4.2.6 病理类型与小肿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第28-29页 |
4.2.7 组织学分级与小肿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第29-30页 |
4.2.8 ER表达情况与小肿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第30页 |
4.2.9 PR表达情况与小肿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第30-31页 |
4.2.10 HER-2与小肿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第31页 |
4.2.11 Ki-67高低与小肿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第31-32页 |
4.2.12 分子分型与小肿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第32页 |
4.3 临床病理特征与小肿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4.4 手术方式的分布 | 第33页 |
4.5 156例小肿块乳腺癌的生存状况 | 第33-34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4-3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