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

财政空间管理研究--基于财政可持续的角度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7页
        1.2.1 关于财政空间的文献研究第12-13页
        1.2.2 关于财政可持续性的文献研究第13-15页
        1.2.3 关于公共债务和财政风险的文献研究第15-16页
        1.2.4 简要评述第16-17页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7-18页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7-18页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8页
    1.4 本文的结构第18-19页
    1.5 本文的探索及不足第19-21页
        1.5.1 本文的尝试与探索第19页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9-21页
2 财政空间的理论分析第21-33页
    2.1 财政空间的理论第21-28页
        2.1.1 财政空间的概念界定第21-23页
        2.1.2 财政空间的分类第23-24页
        2.1.3 影响财政空间的因素第24-26页
        2.1.4 对财政空间的评估第26-28页
    2.2 财政空间管理的理论基础第28-31页
        2.2.1 风险管理理论第28-29页
        2.2.2 政府治理理论第29-30页
        2.2.3 财政可持续理论第30-31页
    2.3 财政可持续视角下财政空间管理的主要内容第31-32页
        2.3.1 对有形财政空间的管理第31页
        2.3.2 对无形财政空间的管理第31-32页
        2.3.3 有形与无形财政空间管理的协调第32页
    2.4 小结第32-33页
3 我国财政空间的评估第33-43页
    3.1 我国经济增长率变化情况第33-34页
    3.2 我国财政收支情况第34-36页
    3.3 我国债务与赤字率变化情况第36-38页
        3.3.1 对债务与赤字率上限的标准的认识第36-37页
        3.3.2 我国 2005-2016 年债务规模与赤字率变化情况第37-38页
    3.4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情况第38-39页
    3.5 基于财政可持续角度下我国财政空间的评估第39-43页
        3.5.1 当前财政存在空间第39-40页
        3.5.2 空间收窄第40-43页
4 我国财政空间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第43-51页
    4.1 当前我国财政空间管理的现状第43-46页
        4.1.1 债务与赤字率的管理第43-44页
        4.1.2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第44-45页
        4.1.3 建立预算稳定调剂基金第45页
        4.1.4 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第45-46页
    4.2 我国财政空间管理面临的问题和不足第46-48页
        4.2.1 对财政空间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第46页
        4.2.2 财政空间管理的框架尚待建立第46-47页
        4.2.3 财政空间管理的工具不尽完善第47-48页
        4.2.4 财政空间还有待优化和拓展第48页
    4.3 我国财政空间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第48-51页
        4.3.1 财政空间的理论研究尚待深入第48页
        4.3.2 财政空间评估面临技术挑战第48-49页
        4.3.3 预算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第49-51页
5 国外财政空间管理经验借鉴第51-61页
    5.1 澳大利亚第51-53页
        5.1.1 预算制度改革降低债务规模第51-52页
        5.1.2 《诚信章程》规范财政管理活动第52页
        5.1.3 后危机时代的预算制度和债务管理第52-53页
    5.2 英国第53-55页
        5.2.1 完备的财政管理制度第53-54页
        5.2.2 丰富的财政信息载体第54页
        5.2.3 后危机时代英国重整财政的做法第54-55页
    5.3 德国第55-57页
        5.3.1 严格控制赤字率第55-56页
        5.3.2 建立经济增长平衡储备金制度第56页
        5.3.3 后危机时代德国重整财政的做法第56-57页
    5.4 新西兰第57-58页
        5.4.1 长期财政状况报告加强财政管理第57页
        5.4.2 完备的财政法律体系第57-58页
    5.5 对我国的启示第58-61页
        5.5.1 加强财政纪律监督第58页
        5.5.2 加强债务和赤字率的管理第58-59页
        5.5.3 建立中长期预算框架第59页
        5.5.4 设立平衡储备金第59-61页
6 提高我国财政空间管理水平的建议第61-71页
    6.1 完善相关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第61-62页
        6.1.1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法律法规第61-62页
        6.1.2 尽快出台《预算法实施条例》第62页
    6.2 构建完整的财政空间管理框架第62-63页
    6.3 优化财政空间第63-67页
        6.3.1 加强公共债务和赤字率管理第63-65页
        6.3.2 提高财政政策精准性第65-66页
        6.3.3 建立中期预算框架第66页
        6.3.4 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第66-67页
    6.4 创造新的财政空间第67-71页
        6.4.1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第67页
        6.4.2 发展PPP模式第67-68页
        6.4.3 探索开辟新税种第68页
        6.4.4 提高预算衔接度第68页
        6.4.5 加快财政管理系统建设第68-71页
7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第77-79页
后记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新型抗灰霉生物防治菌种的筛选与活性研究
下一篇:H公司高清互动电视业务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