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语义角色标注语料库的构建及统计分析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绪论 | 第14-2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一)配价理论 | 第15页 |
(二)论元理论 | 第15-16页 |
(三)格语法和框架语义学 | 第16-17页 |
三、相关研究 | 第17-21页 |
(一)语义角色类型的划分 | 第17-18页 |
(二)语义角色和句法角色的对应问题 | 第18-19页 |
(三)语义角色标注语料库的建设 | 第19-20页 |
(四)语义角色自动标注 | 第20-21页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五、本文组织结构 | 第23-25页 |
第一章 语义角色标注语料库 | 第25-41页 |
一、语料库构建的整体框架 | 第25-34页 |
(一)句法树库的构建 | 第25-26页 |
(二)语义角色类型 | 第26-28页 |
(三)HowNet格框架词典 | 第28-31页 |
(四)语义角色标注平台 | 第31-33页 |
(五)语料来源及规模 | 第33-34页 |
二、语义角色标注 | 第34-40页 |
(一)标注对象及范围 | 第34-35页 |
(二)语义角色标注示例 | 第35-38页 |
(三)特殊句式的语义角色标注 | 第38-40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二章 人工语义角色标注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41-61页 |
一、语义角色漏标 | 第41-51页 |
(一)谓词性成分 | 第41-48页 |
(二)谓词的论元成分 | 第48-51页 |
二、语义角色多标 | 第51-55页 |
(一)谓词性成分 | 第51-54页 |
(二)谓词的论元成分 | 第54-55页 |
三、语义角色错标 | 第55-59页 |
(一)义项选择错误 | 第55-57页 |
(二)语义角色标注错误 | 第57-59页 |
四、解决方法 | 第59页 |
(一)正确挂靠同义词 | 第59页 |
(二)根据语境选择动词义项 | 第59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格框架词典的问题及修正 | 第61-79页 |
一、格框架词典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61-64页 |
(一)动词语义类的格框架不正确 | 第61页 |
(二)动词的给定语义类不正确 | 第61-62页 |
(三)动词的给定语义类不全 | 第62-64页 |
(四)未登录词的问题 | 第64页 |
二、解决方法 | 第64-77页 |
(一)采用句式变换的方法检测格框架 | 第64-70页 |
(二)挂靠近义词 | 第70-77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四章 句式与句模的对应关系及语义角色标注规则 | 第79-95页 |
一、句子结构类型及其句模 | 第80-88页 |
(一)句子结构类型 | 第80-81页 |
(二)句式与句模的对应关系 | 第81-88页 |
二、语义角色标注规则 | 第88-91页 |
三、标注规则的有效性测试 | 第91-94页 |
(一)实验数据 | 第91页 |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91-94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结语 | 第95-99页 |
一、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 第95-97页 |
二、本文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作者简历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