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以北京某社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评述与本文的研究视角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20页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3.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7-18页 |
1.3.4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 田野基本情况与研究背景 | 第20-24页 |
2.1 田野的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2.2 研究个案的选取 | 第22-24页 |
3 社会工作者的介入过程 | 第24-43页 |
3.1 个案A——馨儿家庭 | 第24-30页 |
3.1.1 馨儿的家访情况 | 第24-29页 |
3.1.2 个案分析与社工介入情况 | 第29-30页 |
3.2 个案B——梦雨家庭 | 第30-36页 |
3.2.1 梦雨的家访情况 | 第30-34页 |
3.2.2 个案分析与社工介入情况 | 第34-36页 |
3.3 个案C——阳阳家庭 | 第36-42页 |
3.3.1 阳阳的家访情况 | 第36-41页 |
3.3.2 个案分析与社工介入情况 | 第41-42页 |
3.4 个案ABC的特征分析 | 第42-43页 |
4 流动儿童早期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43-49页 |
4.1 流动儿童——馨儿家庭 | 第43-45页 |
4.1.1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 | 第43页 |
4.1.2 家长的早期教育观念薄弱 | 第43-44页 |
4.1.3 流动儿童家庭对早期教育的经济投入较少 | 第44-45页 |
4.2 流动儿童——梦雨家庭 | 第45-48页 |
4.2.1 家长与流动儿童情感交流少 | 第45-46页 |
4.2.2 同龄群体不稳定 | 第46-47页 |
4.2.3 社区工作开展的普及率低 | 第47-48页 |
4.3 流动儿童——阳阳家庭 | 第48-49页 |
4.3.1 缺少家长的长时间陪伴 | 第48-49页 |
5 社会支持视角下对流动儿童早期教育的建议 | 第49-54页 |
5.1 流动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支持重要性 | 第49-50页 |
5.2 微观社会支持系统 | 第50页 |
5.2.1 提高家庭支持系统的质量 | 第50页 |
5.3 宏观社会支持系统 | 第50-54页 |
5.3.1 挖掘社区资源,增强社区支持系统功能 | 第50-52页 |
5.3.2 加大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支持的力度 | 第52-54页 |
6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A | 第58-59页 |
附录B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