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供销管理论文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消费者与品牌互动关系与路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符号和缩略词说明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6页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9页
        1.2.1 社会化媒体第16-17页
        1.2.2 品牌关系第17-19页
    1.3 研究方案与研究方法第19-21页
        1.3.1 研究方案第19-20页
        1.3.2 研究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消费者与品牌关系文献综述第21-30页
    2.1 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研究综述第21-27页
        2.1.1 顾客参与理论研究综述第21-22页
        2.1.2 顾客心理感知因素研究综述第22-23页
        2.1.3 顾客感知价值研究综述第23-25页
        2.1.4 品牌关系研究综述第25-27页
    2.2 社会化媒体对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研究综述第27-30页
        2.2.1 社会化媒体对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影响分析第27-28页
        2.2.2 社会化媒体对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的影响分析第28-29页
        2.2.3 社会化媒体下消费者与品牌互动策略分析第29-30页
第三章 社会化媒体引发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第30-39页
    3.1 社会化媒体重塑消费者第30-31页
        3.1.1 社会化网络将消费者链接在一起第31页
        3.1.2 社会化部落的“重建”第31页
        3.1.3 第二生活空间—表达第31页
        3.1.4“孤独的”弱连接第31页
    3.2 社会化媒体变革商业环境第31-37页
        3.2.1 营销新利器第32页
        3.2.2 社会化企业第32-36页
        3.2.3 社会化商业第36-37页
    3.3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平权主义第37-39页
第四章 我国社会化媒体下消费者与品牌互动的现状分析第39-45页
    4.1 社会化下媒体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现状第39-40页
        4.1.1 国外企业利用社会化媒体与消费者互动现状第39页
        4.1.2 国内企业利用社会化媒体与消费者互动现状第39-40页
    4.2 我国社会化媒体背景下消费者与品牌的互动分析第40-42页
        4.2.1 消费者分享积极度不高第40-41页
        4.2.2 社会关系强弱影响信任度第41-42页
        4.2.3 社会化媒体形态影响互动程度第42页
    4.3 品牌在社会化媒体时代面临的全新挑战第42-45页
        4.3.1 拥有社交媒体账号不代表拥有社会化身份第43页
        4.3.2 内容堆砌不如真情实感第43-44页
        4.3.3 单点联结不是关系营销第44-45页
第五章我国社会化媒体下消费者与品牌互动的概念模型第45-48页
    5.1 国外概念模型构建经典思路第45-46页
    5.2 我国社会化媒体下消费者与品牌互动概念模型的构建第46-48页
第六章我国社会化媒体消费者与品牌互动模型的问卷调研第48-51页
    6.1 问卷设计第48页
        6.1.1 问卷的设计原则与过程第48页
        6.1.2 问卷的结构第48页
    6.2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第48-51页
        6.2.1 数据的回收第48-49页
        6.2.2 分析方法第49-51页
第七章 我国社会化媒体消费者与品牌互动模型的构建与运算第51-74页
    7.1 我国社会化媒体下消费者与品牌互动关系结构方程第51-54页
        7.1.1 我国社会化媒体下消费者与品牌互动关系的研究假设第51-53页
        7.1.2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衡量第53-54页
        7.1.3 我国社会化媒体消费者与品牌互动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第54页
    7.2 我国社会化媒体下消费者与品牌互动模型运算分析第54-66页
        7.2.1 样本的基本特征第54-55页
        7.2.2 信度分析第55-57页
        7.2.3 效度分析第57-61页
        7.2.4 控制变量T检验第61-63页
        7.2.5 相关分析第63-64页
        7.2.6 我国社会化媒体下消费者与品牌互动关系模型适配度检验第64-66页
    7.3 我国社会化媒体下消费者与品牌的互动路径图第66-74页
        7.3.1 我国社会化媒体下消费者与品牌互动路径的假设验证第66-71页
        7.3.2 我国社会化媒体下消费者与品牌互动路径分析第71-74页
第八章 提升社会化媒体消费者与品牌互动的对策建议第74-85页
    8.1 以参与管道提升互动层次第74-77页
        8.1.1 大数据精确定位参与管道第74-75页
        8.1.2 移动互联网拓宽参与管道第75页
        8.1.3 社会关系网创造参与管道第75-77页
        8.1.4 小米多样化参与管道建设品牌第77页
    8.2 以参与形式成就品牌体验第77-79页
        8.2.1 以品牌为中心的参与形式第78页
        8.2.2 以顾客为中心的参与形式第78-79页
    8.3 以参与深度冲击心理感知第79-81页
        8.3.1 参与内容决定顾客情感认知第79-80页
        8.3.2 参与价值深化顾客感知价值第80-81页
    8.4 小米与用户一同成长的启示与思考第81-85页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第85-89页
    9.1 总结第85-87页
    9.2 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附录:社会化媒体下消费者与品牌关系调查第95-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高校生命教育问题研究
下一篇:孕早期Poly-IC暴露致Sprague-Dawley大鼠孤独症谱系障碍模型的建立及神经病理学变化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