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吸附剂论文--活性炭论文

NaOH/urea法颗粒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颗粒活性炭概述第11-16页
        1.1.1 颗粒活性炭的制备原料第11-12页
        1.1.2 颗粒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第12-15页
            1.1.2.1 无粘结剂法第12-14页
            1.1.2.2 粘结剂法第14-15页
        1.1.3 颗粒活性炭的应用研究第15-16页
    1.2 纤维素溶剂体系概述第16页
    1.3 活性炭烟气脱硫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19页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第17-18页
        1.4.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页
        1.4.3 本课题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8-19页
            1.4.3.1 实验方法第18-19页
            1.4.3.2 工艺流程第19页
    1.5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点第19-21页
        1.5.1 本课题的特色第19-20页
        1.5.2 创新点第20-21页
第二章 NaOH/urea法颗粒活性炭的制备研究第21-47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2.1.1 实验材料第21页
        2.1.2 实验仪器第21页
        2.1.3 实验方法第21-22页
            2.1.3.1 NaOH/urea溶液的配制第21-22页
            2.1.3.2 NaOH/urea法颗粒活性炭的制备工艺第22页
    2.2 单因素实验及结果分析第22-26页
        2.2.1 碱脲比对颗粒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第22-23页
        2.2.2 捏合时间对颗粒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第23-24页
        2.2.3 活化时间对颗粒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第24-25页
        2.2.4 活化温度对颗粒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第25-26页
    2.3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NaOH/urea法颗粒活性炭的制备工艺第26-45页
        2.3.0 响应面实验设计与结果第26-27页
        2.3.1 基于得率的响应面结果分析第27-33页
            2.3.1.1 试验模型的建立第27-29页
            2.3.1.2 回归方程的建立和分析第29-31页
            2.3.1.3 各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第31-32页
            2.3.1.4 Design-Expert系统的模拟工艺与检验第32-33页
        2.3.3 基于碘吸附值的响应面结果与分析第33-39页
            2.3.3.1 试验模型的建立第33-34页
            2.3.3.2 回归方程的建立和分析第34-36页
            2.3.3.3 各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第36-39页
            2.3.3.4 Design-Expert系统的模拟工艺与检验第39页
        2.3.4 基于亚甲基蓝吸附的响应面结果分析第39-45页
            2.3.4.1 试验模型的建立第39-40页
            2.3.4.2 回归方程的建立和分析第40-42页
            2.3.4.3 各因素交互作用分析第42-45页
            2.3.4.4 Design-Expert系统的模拟工艺与检验第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NaOH/urea法颗粒活性炭的表征及机理分析第47-55页
    3.1 实验仪器第47页
    3.2 NaOH/urea法颗粒活性炭的表征及机理分析第47-51页
        3.2.1 孔结构分布第47-48页
        3.2.2 制备工艺对强度及吸附性能的影响第48-50页
        3.2.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50-51页
    3.3 颗粒活性炭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1-53页
        3.3.1 红外分析第51-52页
        3.3.2 碱脲比对炭表面性能的影响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NaOH/urea法颗粒活性炭对SO_2的脱除作用第55-64页
    4.1 实验材料第55-56页
        4.1.1 实验原料第55页
        4.1.2 实验仪器第55-56页
    4.2 实验方法第56-57页
        4.2.1 实验方法第56页
        4.2.2 脱硫实验装置图第56页
        4.2.3 SO_2浓度及穿透硫容的测定第56-57页
    4.3 SO_2进口浓度对颗粒活性炭脱硫的影响第57-60页
        4.3.1 不同SO_2进口浓度的脱硫穿透曲线第57-58页
        4.3.2 不同SO_2进口浓度对脱除效率的影响第58页
        4.3.3 不同SO_2进口浓度对吸附速率和吸附量的影响第58-59页
        4.3.4 NaOH/urea法颗粒活性炭脱硫分析第59-60页
    4.4 颗粒活性炭脱除SO_2动力学模拟第60-62页
        4.4.1 吸附等温线第60-61页
        4.4.2 吸附动力学模拟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第64-66页
    5.1 NaOH/urea法高强度颗粒活性炭制备研究的小结第64页
    5.2 NaOH/urea法高强度颗粒活性炭的表征及机理分析的小结第64-65页
    5.3 NaOH/urea法高强度颗粒活性炭对SO_2脱除作用的小结第65页
    5.4 建议与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和画图符推荐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兵马俑三维重建及修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