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的法律思考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页 |
2.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国内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2)国外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 第12页 |
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一、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概述 | 第14-19页 |
(一)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概念和性质 | 第14-17页 |
1.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概念 | 第14-15页 |
(1)农村留守儿童的涵义 | 第14页 |
(2)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概念 | 第14-15页 |
2.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性质 | 第15-16页 |
(1)权利说 | 第15页 |
(2)职责说 | 第15-16页 |
(3)权利义务相统一说 | 第16页 |
3.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内容 | 第16-17页 |
(1)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主体 | 第16页 |
(2)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范围 | 第16页 |
(3)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的法律责任 | 第16-17页 |
(二)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的意义 | 第17-19页 |
1.理论意义 | 第17-18页 |
2.实践意义 | 第18-19页 |
二、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现状和问题 | 第19-24页 |
(一)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现状 | 第19-20页 |
1.单亲监护 | 第19页 |
2.隔代监护 | 第19页 |
3.同辈监护 | 第19-20页 |
4.寄养监护 | 第20页 |
(二)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问题 | 第20-21页 |
1.生存安全缺位 | 第20页 |
2.学习教育缺乏 | 第20-21页 |
3.心理健康失衡 | 第21页 |
4.道德品行失范 | 第21页 |
(三)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1-24页 |
1.监护人缺位失职 | 第21-22页 |
2.国家监护缺乏可操作性 | 第22-23页 |
3.委托监护制度不健全 | 第23页 |
4.监护的监督机制欠缺 | 第23-24页 |
三、国外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及启示 | 第24-27页 |
(一) 国外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概述 | 第24-25页 |
1.德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第24页 |
2.日本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第24-25页 |
3.英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第25页 |
4.美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 第25页 |
(二) 国外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27页 |
1.加强对儿童权利的保障 | 第25-26页 |
2.监护社会化和公法化成为必然 | 第26-27页 |
四、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27-34页 |
(一) 强化家庭监护责任 | 第27-28页 |
1.落实和明确适当的监护人 | 第27-28页 |
2.保证监护职责的实际履行 | 第28页 |
(二) 落实国家监护责任 | 第28-29页 |
1.国家监护的条件 | 第28-29页 |
2.设立国家监护机构 | 第29页 |
(三) 完善委托监护制度 | 第29-31页 |
1.受托人的资格 | 第29-30页 |
2.委托监护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 第30-31页 |
(1)法定监护人的权利 | 第30页 |
(2)法定监护人的义务 | 第30页 |
(3)受托人的权利 | 第30页 |
(4)受托人的义务 | 第30-31页 |
3.委托监护合同的确立 | 第31页 |
(四) 明确监护监督机制 | 第31-34页 |
1.设立监护监督机关 | 第31-32页 |
(1)设立监护监督人 | 第31-32页 |
(2)设立监护监督机构 | 第32页 |
2.明确监护监督机构的职责 | 第32-34页 |
(1)登记备案 | 第32页 |
(2)定期报告 | 第32-33页 |
(3)监督惩戒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