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1.3.1 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 第12-13页 |
1.3.2 橄榄石型正极材料 | 第13-14页 |
1.3.3 尖晶石型正极材料 | 第14-15页 |
1.4 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4.1 尖晶石型LiMn_2O_4容量衰减原因 | 第15-16页 |
1.4.2 尖晶石型LiMn_2O_4改性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5 本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0-26页 |
2.1 实验设备和材料 | 第20-21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2 材料性能表征 | 第21-23页 |
2.2.1 X射线衍射测试 | 第21-22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22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22页 |
2.2.4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测试 | 第22-23页 |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 第23页 |
2.2.6 粒度测试 | 第23页 |
2.3 电池的制备 | 第23-24页 |
2.3.1 扣式电池制备 | 第23-24页 |
2.3.2 圆柱电池制备 | 第24页 |
2.3.3 电池化成及充放电制度 | 第24页 |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4-26页 |
2.4.1 恒流充放电测试 | 第24-25页 |
2.4.2 循环伏安测试 | 第25页 |
2.4.3 交流阻抗测试 | 第25-26页 |
第3章 表面包覆改性LiMn_2O_4材料的制备 | 第26-36页 |
3.1 表面包覆改性材料的选择 | 第26页 |
3.1.1 包覆层性能的评价 | 第26页 |
3.1.2 包覆层的选择 | 第26页 |
3.2 表面包覆方法的确定 | 第26-29页 |
3.2.1 化学沉淀法 | 第27页 |
3.2.2 溶胶-凝胶法 | 第27-28页 |
3.2.3 均相沉淀法 | 第28页 |
3.2.4 包覆方法比较 | 第28-29页 |
3.3 尿素水解均相沉淀法包覆工艺的优化 | 第29-34页 |
3.3.1 水解温度控制 | 第30-31页 |
3.3.2 加料方式 | 第31-32页 |
3.3.3 热处理过程控制 | 第32-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La_2O_3/LiMn_2O_4的性能及改性机理研究 | 第36-46页 |
4.1 La_2O_3/LiMn_2O_4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36-38页 |
4.1.1 粉末XRD表征 | 第36页 |
4.1.2 能谱分析(EDS) | 第36-37页 |
4.1.3 微观形貌TEM表征 | 第37-38页 |
4.2 La_2O_3/LiMn_2O_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38-41页 |
4.2.1 充放电特性 | 第38-39页 |
4.2.2 循环特性 | 第39-40页 |
4.2.3 倍率特性 | 第40-41页 |
4.3 La_2O_3表面包覆LiMn_2O_4改性机理分析 | 第41-45页 |
4.3.1 交流阻抗测试 | 第41-42页 |
4.3.2 循环伏安测试 | 第42-43页 |
4.3.3 抗蚀性能测试 | 第43-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LiNi_(0.5)Mn_(1.5)O_4/LiMn_2O_4的性能及改性机理研究 | 第46-61页 |
5.1 包覆前后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能 | 第46-51页 |
5.1.1 表面形貌分析 | 第46-48页 |
5.1.2 包覆前后材料体相与表面结构 | 第48-50页 |
5.1.3 抗蚀性能测试 | 第50-51页 |
5.2 扣式电池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51-54页 |
5.2.1 充放电特性 | 第51-53页 |
5.2.2 循环特性 | 第53页 |
5.2.3 倍率特性 | 第53-54页 |
5.3 AA电池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54-60页 |
5.3.1 循环特性 | 第54-55页 |
5.3.2 储存性能 | 第55-56页 |
5.3.3 机理探究 | 第56-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