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纺织纤维(纺织原材料)论文--植物纤维论文

Bacillus cereus HDYM-02产亚麻脱胶酶系及其脱胶方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11-28页
    1.1 国内外亚麻种植及脱胶制纤概述第11-13页
        1.1.1 国外亚麻生产及脱胶方式概述第11-12页
        1.1.2 国内亚麻生产及脱胶方式概述第12-13页
    1.2 亚麻纤维化学组成及细胞结构特点第13-18页
        1.2.1 亚麻细胞结构特点第13-14页
        1.2.2 亚麻纤维主要化学组成第14-18页
    1.3 亚麻脱胶工艺及制纤工艺第18-22页
        1.3.1 亚麻原茎脱胶工艺研究进展第19-22页
    1.4 亚麻生物脱胶酶系组成第22-25页
        1.4.1 果胶酶第22-24页
        1.4.2 半纤维素酶第24-25页
    1.5 亚麻纤维评价标准第25-26页
    1.6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第26页
    1.7 本课题技术路线第26-28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8-40页
    2.1 试验材料第28-32页
        2.1.1 供试材料第28页
        2.1.2 供试菌株第28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28-29页
        2.1.4 培养基的配制第29页
        2.1.5 主要缓冲液及试剂配制第29-32页
    2.2 试验方法第32-40页
        2.2.1 标准曲线绘制第32-34页
        2.2.2 脱胶菌剂及脱胶酶的制备第34-35页
        2.2.3 粗酶液性质分析第35页
        2.2.4 温水沤麻系统的构建第35-36页
        2.2.5 DNS法测定酶活力第36-38页
        2.2.6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38-39页
        2.2.7 亚麻纤维显微形态观察第39-40页
第3章 结果第40-78页
    3.1 本研究中应用的标准曲线第40-42页
        3.1.1 葡萄糖标准曲线第40页
        3.1.2 木糖标准曲线第40-41页
        3.1.3 D-甘露糖标准曲线第41-42页
        3.1.4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曲线第42页
    3.2 供试菌生长及产脱胶酶进程第42-52页
        3.2.1 供试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第42-48页
        3.2.2 供试菌产果胶酶活力比较第48-49页
        3.2.3 供试菌产甘露聚糖酶活力比较第49-50页
        3.2.4 供试菌产木聚糖酶活力比较第50-51页
        3.2.5 供试菌产纤维素酶活力比较第51-52页
    3.3 脱胶粗酶液性质研究第52-60页
        3.3.1 粗酶液P果胶酶最适温度、pH值第52页
        3.3.2 粗酶液P果胶酶温度、pH值稳定性第52-54页
        3.3.3 粗酶液P甘露聚糖酶最适温度、pH值第54-55页
        3.3.4 粗酶液P甘露聚糖酶温度、pH值稳定性第55-56页
        3.3.5 粗酶液K果胶酶最适温度、pH值第56页
        3.3.6 粗酶液K果胶酶温度、pH值稳定性第56-58页
        3.3.7 粗酶液K甘露聚糖酶最适温度、pH值第58页
        3.3.8 粗酶液K甘露聚糖酶温度、pH值稳定性第58-60页
    3.4 供试菌加菌脱胶与自然脱胶效果比较第60-69页
        3.4.1 总菌数动态变化第60-61页
        3.4.2 OD值、pH值动态变化第61-62页
        3.4.3 果胶酶动态变化第62-65页
        3.4.4 脱胶体系产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及纤维素酶比较分析第65-67页
        3.4.5 脱胶体系总蛋白比较分析第67-68页
        3.4.6 亚麻纤维显微形态检测第68-69页
    3.5 供试菌加菌脱胶与酶法脱胶效果比较第69-76页
        3.5.1 总菌数动态变化第69-70页
        3.5.2 pH值、OD值动态变化第70-71页
        3.5.3 果胶酶活力动态变化第71-74页
        3.5.4 脱胶体系产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及纤维素酶比较分析第74-75页
        3.5.5 亚麻原茎扫描电镜检测第75-76页
    3.6 供试菌酶脱胶与商品酶脱胶效果比较第76-78页
        3.6.1 亚麻单纤维显微形态比较第76-78页
第4章 讨论第78-83页
    4.1 关于亚麻生物脱胶菌、脱胶酶的探讨第78-79页
    4.2 亚麻脱胶酶性质研究第79-80页
    4.3 生物脱胶方式及脱胶效果的探讨第80-83页
        4.3.1 加菌脱胶与自然脱胶比较第80-81页
        4.3.2 加菌脱胶与酶法脱胶的比较第81-82页
        4.3.3 商品酶脱胶与粗酶脱胶的比较第82-83页
第5章 结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3页
致谢第93-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关于《奕车风情》(节选第五至七章)的汉英翻译报告
下一篇:Haccpper杀菌剂对不锈钢的腐蚀性及缓蚀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