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制动系统论文--制动器论文

汽车盘式制动器制动抖动机理与仿真分析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2页
        1.2.1 制动抖动分类第8-9页
        1.2.2 冷抖动研究现状第9-10页
        1.2.3 热抖动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2-14页
        1.3.1 主要目的第12页
        1.3.2 研究主要内容第12-14页
2 制动抖动产生机理分析第14-26页
    2.1 制动抖动产生根源第14-15页
    2.2 制动抖动的影响因素第15-19页
        2.2.1 冷抖动影响因素分析第16-17页
        2.2.2 热抖动影响因素分析第17-18页
        2.2.3 其他影响因素第18-19页
    2.3 制动力矩的产生过程第19-22页
    2.4 制动工况确定第22-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盘式制动器冷抖动问题分析第26-46页
    3.1 制动盘几何不均匀输入模型第26-32页
        3.1.1 薄厚差模型第26-29页
        3.1.2 端面跳动模型第29-31页
        3.1.3 几何不均匀输入模型叠加第31-32页
    3.2 制动系统多体动力学分析第32-38页
    3.3 制动力矩波动影响因素分析第38-44页
        3.3.1 制动盘两侧位移输入影响第39-41页
        3.3.2 制动盘、片摩擦副参数影响第41-44页
    3.4 减少冷抖动的主要措施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盘式制动器热抖动问题分析第46-58页
    4.1 制动盘热分析的理论模型第46-49页
        4.1.1 建模假设第46页
        4.1.2 摩擦产生的热流密度和分配系数第46-47页
        4.1.3 通风盘对流换热系数第47页
        4.1.4 热传导模型和边界条件第47-48页
        4.1.5 热-机耦合模型的热弹性模型第48-49页
    4.2 制动盘有限元模型第49-51页
    4.3 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第51-56页
        4.3.1 温度场分布第51-54页
        4.3.2 应力场分布第54-55页
        4.3.3 制动盘瞬态厚度变化趋势第55-56页
    4.4 热引起制动力矩变化趋势第56-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5 盘式制动器尺寸灵敏度分析第58-63页
    5.1 灵敏度分析第58-61页
        5.1.1 灵敏度分析步骤第58-60页
        5.1.2 灵敏度分析及方案改进第60-61页
    5.2 对比改进前后制动盘特性第61-62页
    5.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6.1 研究工作总结第63页
    6.2 后续工作与展望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附录第70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Y形分岔变截面梁构件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远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设计及其浓度检测精度校正研究